柳家人对明宣帝的大恩大德感激不尽,恨不得立长生牌坊,日日上三柱香。
王太师也不失望,回去后便派人去找柳震,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翌日朝堂上又热闹起来,只因东北军群龙无首,主将空缺。
“东北军缺少主将,你们可有合适人选,都说出来,大家一起选选,有合适的送到边关去,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士不可一日无将,”
明宣帝的人推选自己人,王太师一派也推选自己人,两方僵持不下,竟吵了起来。
“够了,这是朝堂,不是菜市口,你看看你们,一个个争执得面红耳赤,形容泼妇,丢人现眼。”明宣帝大怒,指着沈父道,“既然他们都不同意对方提的人,你来想个办法,找个人出来,也好堵住他们的嘴。”
沈父举着笏板出列:“微臣遵旨。”想了半晌道,“不若这样,就在东北军里选一能人强将,一来此人熟悉边关的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二来,也可堵住各位大人的口,三来,提拔军中将士,方能显示皇恩浩荡。”
明宣帝点头称赞,说这主意不错,又问沈父:“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沈父如实回答:“臣在户部任职,对行军打仗一事本就不通,这事还要问兵部同僚才行。”
兵部尚书李大人是王家的人,方才就是他推荐自己人掌管东北军,如今这差事又落到他身上,他有苦难言。
王家他得罪不起,明宣帝他更是惹不起,于是想了半晌想起一个人来,提醒道:“皇上,前些日子,柳将军上奏给一人请封,这人年纪轻轻便斩杀辽军三名大将,听闻这次更是砍了耶律初的首级,此举鼓舞三军气势,震慑辽军功不可没,这样的人应当做东北军主将。”
明宣帝也想起这么一个人来,点头道:“是个不错的苗子,朕记得,他叫沈言,刚过弱冠之年,当三军主将,是否年轻了些?”
“是年轻了些,当年墨连城将军年仅十五岁,一人单枪匹马闯入绒狄部落,斩杀绒狄将士无数,取了绒狄部落首领的首级,让绒狄部落一族尽灭,和墨连城将军比起来,沈将军不算年轻了。”李大人捻着胡须小心翼翼道。
其他官员也跟着符合。
“容朕考虑考虑,朕累了,下朝。”话落明宣帝拂袖离去。
他还是不放心,怕沈言已归顺王家,东北军尽归王家所有。
东北军绝不能落入王家手中。
明宣帝正在为难之际,齐鸿曦提着食盒进来。
他见明宣帝眉头紧锁,便问明宣帝是不是不开心,可有烦心事。
明宣帝笑而不语,摸着齐鸿曦的脑门道:“告诉你也无用,你帮不上忙,算了,不说了。”盯着食盒道,“朕看看你给朕带什么好吃的了。”
齐鸿曦打开食盒,将里面的饭菜一一端出来,又命刘公公拿碗筷来。刘公公领命去了。齐鸿曦道:“表嫂今儿高兴,做了好多菜,这些都是曦儿特意给父皇留的。”
明宣帝听闻沈玉蓉高兴,便问她为何高兴。
齐鸿曦凑到明宣帝耳边,小声道:“因为表哥来信了,还说在参军,立了功要当将军了,父皇表哥是不是很厉害。”
明宣帝心下一动,问齐鸿曦:“衍之在哪里参军,现如今是何职位?”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齐鸿曦歪着脑袋想了想:“表哥现在不是将军,叫,叫昭什么校尉。还说将军为他请封了,封为四品官职,叫忠什么将军。”
明宣帝又惊又喜:“可是昭武校尉和忠武将军?”
齐鸿曦猛地点头:“父皇,您怎么知道?父皇真厉害,什么都知道,这叫无所知,不能知。”
明宣帝纠正:“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齐鸿曦还是点头,笑着道:“就是这句话,父皇就是厉害。”
明宣帝也夸赞齐鸿曦厉害,记得很多东西,末了叮嘱齐鸿曦不可把谢衍之当将军的事说出去,不然有人会抢他的将军之位。
齐鸿曦捂着嘴,再三保证不说。
明宣帝不会怀疑齐鸿曦,一来齐鸿曦心智不全,从不会撒谎,二来,谢衍之若与沈玉蓉有书信往来,算算时间应该到了,齐鸿曦经常往谢家跑,知道也正常。
他从未怀疑过齐鸿曦是装傻。
刘公公拿来碗筷,明宣帝和齐鸿曦吃光了所有饭菜,两人去御花园散了步。
明宣帝一直满脸堆笑,显得十分高兴,将齐鸿曦送回墨轩殿。刘公公忍不住问了原因。
明宣帝怕走漏风声,闭口不谈谢衍之的事,直说看见齐鸿曦就高兴,回到御书房就让刘公公拟旨,封沈言为正二品镇军大将军,即刻差人去边关宣读圣旨。
王太师一直在府中等消息,得知明宣帝已下圣旨,一颗心放到肚子里,也修书一封给王石与霍先生,告知他们,沈言被封为镇军大将军,此事是王家人所为,让沈言记住王家的恩情,并让王石留下,监视沈言和东北军。
王石接到消息,告知了霍先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