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剧透君寄语:
这个不负责任的小番外,是有关于第四卷的内容,而第四卷的核心内容,是治水。
人类的文明,第一的先决条件,是水。
没有水的地方,人类无以为生,自然也无文明可言,世界四大文明,都是跟水有极之密切的关系,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文明,埃及是尼罗河文明,印度是恒河文明,而华夏,则是源于黄河文明。
水是孕育文明的温床,同时亦会无情地摧毁一个文明。在科技落后的远古时代,就曾发生过多次发展中文明被大洪水摧毁,在众多的古籍和经文之中,都能找到片言只语,例如《圣经》所记载的诺亚的方舟,又例如中国的史前大洪水。
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依赖着水,却也一直在与水作斗争。作为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故事,当然是大禹治水。大禹要治水,必然得先有水,那么水从何来?这当然也是有对应的传说的,那便是共工怒触不周山。
不过这是第四卷的内容,咱扯远了,先说回治水。
古人与水作斗争,治水,不外乎两个手段,不是疏就是堵,两个都有风险,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是无数的生灵作为代价。如果有第三种方法呢?一种比前两种都要简单的方法,那自然是会被优先采用的。
自古便有龙能镇水的传说,是以水边总爱供奉龙王庙,如果世间真有龙,治水的优先办法,自然是把龙锁在需要治水的地方!
好了,剧透君便先说到这里,文中和第四卷相关的伏笔,可以参考第二卷的归途一章。如果要做相关扩展阅读,可以百度锁龙井。
先来说说我们这个世界的故事,在南宋年间,当杭州还叫做临安的时候,那里有个书生,叫做恶用,这个恶字,念的是厌恶的恶,不念作恶多端的恶。
话说这恶用,读了半辈子的书,却始终无缘功名,幸好家底甚丰,便放弃了科举,终日游手好闲,纵情于山水之间。
这本应寂寂无闻的一个人,却逐渐出了名,原因无他,因恶用善画。
善画的恶用,却无一副画作流传于世,因他只画龙,并且是只以水画龙。
相传恶用常常在茶楼酒肆间,兴致一到,便以手指蘸酒水,在桌上画龙,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初成时浓水重刻,龙形醒目,跃然于桌面,须舞鳞张,龙爪虚摄,而龙目如电。观者无不屏气凝神,直觉龙身舒展,直欲腾空而起,两股战战,几欲先逃。须臾,水渍渐干,龙形也渐趋于无形。众人色乃霁。
恶用画龙,从来只取水为之,不以浓墨水彩勾勒。有人问他原因,恶用解释说:以水御龙,水自干龙自去。若以墨彩,徒困拘于形,实非我所愿。
恶用常去西湖边上的一处茶楼喝茶。茶楼老板慕恶用之名,特别为他准备了一个雅间。只是在这雅间之上,专门架设了一道石壁,长宽适宜,毫无遮拦,宛如一面镜子,照出半湖的空蒙潋滟。
恶用若有兴致,便登阶而上,以长毫饱蘸西湖之水,在那道石壁上画龙。
画龙之时,楼下街道站满了人,都吊了根长颈项目不转睛地围观。对面楼上也挤满了人。在恶用悉心画龙的这段时间,平时车水马龙喧嚣拥挤的街道突然像被施加了定身术,静得连西湖水面的涟漪声响都历历在耳。
画毕,恶用走到一旁,让出石壁上的龙,众人便轰然叫好,直待到石壁上水渍全无,还舍不得离去。目光汇聚之处,好像那条已经蒸发的龙依然停泊在石壁上。
不知道是由于恶用的笔力已经力透石壁,还是因为众人目光如斫,将龙形深深地镌刻在了石壁上,总之,经年累月之后,石壁上果真就有了一条龙的轮廓,隐隐约约的,好像石壁里面有一条龙在游弋,姿态各异,变化多端。
恶用终是一介凡人,人生不过百年。恶用死后,那道石壁还是被保存了下来,并被命名为龙壁。龙壁前经常有人前来画龙,画者都遵从恶用的习惯,只以西湖之水在石壁上画龙,水干而龙形消散,渐渐形成了规矩。
此后多年,茶楼百易其主,一日,一书生路过龙壁,见壁上龙影栩栩如生,便做了前人也许想尝试却一直没有实践的事,以笔侵染浓墨,将一条气势磅礴的龙固定在石壁上,以供后来者瞻仰。事实上,他几乎毫不费力就做到了这点,龙好像原先就坦呈在石壁上,只需墨迹一点,就顺势全部渲染了出来。和清水绘就的龙相比,墨龙更加生动威猛,简直就跟真的一样。
这个擅自用墨画龙的人,越画越害怕,因为这条龙太形象了,呼之欲出。随着每一笔的落下,龙的生命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填充和唤醒。在画完最后一笔的时候,石壁已经承受不住龙的气息,弥漫至整个茶楼。这个人把笔一扔,只恨爹娘少给他一条腿,夺路而逃。
在他身后,巨龙已经破壁,飞腾到了空中。石壁碎了一地,让人好奇这么小的一块石壁,巨龙如何能在里面藏身。当然,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顾得上去琢磨这件事了。几乎全临安的人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