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无心与皇帝久谈,外面东宫禁卫军还同人打着呢。这东宫禁卫是纪恒的亲兵,对纪恒忠心耿耿。而所谓的京畿大营的军士,则各怀心思。其中有的连此行的意图都不大清楚。
如今首恶被制,皇帝亲自出面喊话,叛军也不敢多做无谓的挣扎,很快就缴械投降了。
豫王被关押,皇帝处理今晚的事情,谢凌云奔波太久,也累了。她来不及回东宫换衣,就随便找了地方坐下休息。
她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忘了通知纪恒,此间已无事了。
纪恒率军一路急行军,在城门口还被拦下。他亮出太子身份,以储君威严相压,才率军入城。
不过,他带的士兵没有进宫。
因为在宫门口,他得到消息,叛乱已经止了。宫里的主子们都很安全,反贼已经被捉,太子殿下不必太担心。
纪恒松了口气,匆匆进宫。
还好,不算是一片狼藉,比他想象中要好很多。皇帝身边的太监小李子有声有色给他讲着夜里的大事,讲豫王如何反,是怎么在皇帝的预料之中。讲圣明君子如何应对,如何勇猛地一一敌五,讲太子妃如何及时赶到……
纪恒听着,默默叹一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过程如何并不重要,只要父皇和阿芸没事就好。
小李子笑笑:“殿下多虑了,皇帝胸有韬略,一切都在掌握中,又怎么会有事?不过太子殿下还真是孝顺,连夜赶回宫,皇上知道了,必定感动。”
纪恒勉强一笑,不置可否。
三月初四的早朝比平时晚了很多。众位大臣在焦灼不安的等待中,得知了几件大事:其一,豫王造反,已经被关押。其二,太子连夜返回京城,已经回宫。其三,皇上这回似乎铁了心真的要退位……
这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大事。
昨夜皇宫sao乱,有些大臣也隐约知道。不过都没想到竟然是豫王逼宫,这挑战的难度也太大了些。而且大家更没想到,无声无息地就被压下去了。
皇帝在朝堂上提起豫王一事,痛心疾首,感叹了两次“养不教,父之过。”唬得众位大臣连忙下跪,劝皇帝勿要太过悲伤。这是豫王不忠不孝,而非君王之过。
皇帝叹了口气,又夸起了太子和太子妃。太子为父分忧,率军出征,临行前担心父皇安慰,把东宫禁卫交给父皇,来保护父皇,后得知宫中有事,连夜回还救驾。而太子妃,更是神勇无敌,她力战反贼,护驾有功……
众大臣微怔之后,都不太意外。皇帝喜爱皇太子,人人皆知,时不时夸上一两句,大家都能接受,何况能将自己的亲兵交给皇帝,确实孝顺,父子情深。至于太子妃么,皇上近来夸赞太子妃,似乎都与神勇分不开了。
也是,能生擒莫勒王子的女子,怎么可能不神勇?
说起来太子还真是幸运,先有其生母用生命护驾,后有妻子救驾有功,他生命中重要的女人都算对皇上有恩。也难怪皇上宠爱他。
此番豫王逼宫未遂,本该是死罪,但是皇帝顾念父子情分,没要了豫王的命,只褫夺其封号,将其贬为庶人,流放岭南。
豫王在牢中直呼冤枉,要见父皇一面。他坚称自己并非逼宫造反……
他觉得他可能是听错了,父皇应该不会对他这么狠。先前他那些小动作,父皇知道,可也不过是让他提前就藩而已,这回怎么会直接断绝了父子关系呢?还让他成为庶人,还流放?不可能的!
皇帝没有见他,也懒得见他。对这个儿子,皇帝很失望,但同时心里也颇多感慨。他早年做太子时,战战兢兢,每日应付父亲,有闲暇时间教导儿子也都花在了纪恒身上。对纪忱,他教的确实不算多。但是纪忱也一直有夫子教导,而且在外表现的也还好。
他没想到纪忱会长成这个样子,会做出这等蠢事。哪怕是纪忱思虑严密,布置周详些,皇帝也会高看他一眼。
可惜这个孩子,真是让他失望。
豫王逼宫一事,后宫悄悄议论了两天,夏氏以泪洗面,乘宫人不备,吞金自杀了。
皇帝慨叹良久,下令厚葬夏氏 。
夏氏,也不过是个可怜的女人。
不管纪忱再不情愿,他还是被褫夺封号,流放岭南。他那次英雄救美得来的爱妾,表现得颇有气节,表示不想再以反贼为夫主,愿意自请离去。
王妃郑氏也不阻拦,直接允了。——对了,郑氏现在不能算是王妃了。
纪忱逼宫的事情,郑氏全然不知。因为她每日拈酸吃醋,想东想西,纪忱平素也不大搭理她。至于纪忱做什么,她就更不知晓了。当初纪忱进京,他出发两日后,她才知道他去了哪里。
真是没想到,纪忱出了事,他平时最疼爱的爱妾倒是先离他而去。郑氏又是心酸,又是快意:该!真是活该!
但是,少不得,她要收拾了行囊,带着孩子随纪忱一同去岭南。谁教他是她丈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