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潜水失水多易热气,海鲜将诱发上火乃至发烧
9.大多洋人潜水教练很反对吃海鲜。
潜水相关科普:
1.OW,指Open Water Diver Course(开放水域潜水员课程),是水肺潜水(Scuba Diving,背着氧气瓶潜水,不是浮潜或自由潜)的入门课程。
2.国外学习OW课程,一般是连续3或4天时间,通过教练评估达到PADI标准表现要求,可以领证。
3.课程:分别是5个单元的平静水域练习(泳池或者与泳池相似的环境)和4个单元开放水域(出海)练习。
4.中性浮力:如果中耳或者鼻窦感受到不舒服的压力,要立即停止下潜慢慢上升,直到那股令你不舒服的压力消失,再尝试做耳压平衡,成功平衡耳压后,再继续下降。同样的,如果你在上升的过程中,耳朵感受到一股反向阻力,应停止上升,稍稍下降,尝试做耳压平衡。然而在这上升,下降趋势调节的过程中,潜水员对中性浮力控制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适当的中性浮力控制的技巧,是每一个潜水员保护自己的必备技能
5.PADI标准是一个教练最多对8个学生,每增加一位合格助手可以多带2个学生,学生人数最多可增至12位。
6.面镜排水头仰太高鼻子会进水。
7.指北针属于水下导航,是升A的课程
8.我没潜过水,只去游泳池里游泳过,潜水姿势学起来难不难我不知道,反正游泳姿势挺难(作者只配用游泳圈)
9.过去呼吸管一直被视为轻装的基本配备,但深潜时常遭鱼网或相机背带缠绕而使面镜脱落。新规定建议除非水面长途浮潜,尽可能不使用呼吸管。
我专门搜索过呼吸管和二级头的区别,但是我没有区分开,很多文章表示二级头更好用,本文潜水部分内容采用二级头,而非呼吸管。
10.一般潜水员潜到水深2、3米处,就会感受到耳朵疼痛,那是水压变大的因素。
一般的耳压平衡法:
从面罩外面捏住鼻子,使鼻孔阻塞,用力从鼻孔吹气,将空气惯入耳管使得耳朵内外压力达到一致。保持头部朝上较易实施,或者配合左右活动下巴,并作吞咽口水的动作。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下潜的时候,不要等到耳朵感觉到痛才做,一开始下潜就开始,尤其是在浅水处,作耳压平衡的次数应增多。练习多几次后,耳压平衡就不会成什么问题。
潜水老手甚至只要做吞囗水的动作或左右摆动下颚,就能使耳压平衡。
11.下潜或上升一定要和buddy一起,永远不要一个人潜水,除非你很专业很有经验,或者你想死在海里(但往往很痛苦,浪费公共资源还污染海洋)
12.下水前记录现在时间(或与buddy对表),记录正式下潜(入水)的时间,此时间可以运用在需“减压潜水模式”时的一个数据依据。
13.拿起指北针表由海面上对准你下水的出水口,纪录刻度,潜返时可以作为回程的数据依据。(适用于简易指北针辨识方位)。
14.开始下潜时BC的充排气阀先充一点气(怕你一下子下沉),然后开始泄气(点放BC泄气),缓慢下潜,左手拿BC的充排气阀(左手举高),右手拿深度表(注意深度),缓慢、缓慢下潜。
下潜时,与buddy面对面并且注意你的buddy下潜的速度,下潜太快时,要告知慢一点。
15.安全停留:在浮出水面前必须在五米处作三至五分钟安全停留。
16.潜水电脑表:潜水电脑表远比备用二级头、呼吸管重要许多,是安全潜水的关键。
17.更慢的上升速度:依循美国海军新规定,各组织修订其上升速率从原每分钟上升60尺减缓至每分钟上升30尺。
18.反向潜水模式可被允许。使用潜水电脑表的潜水员在免减压停留范围内,后次潜水可较前次潜水深度深;使用机械表潜水员则仍应依循正向潜水模式,以策安全。
19、交叉承认。在1998后,很多的训练和发照祖师都允许了学院在训练课程内的甲地A组织上教室及泳池课程,另外于乙地B组织完成水域的开放课程。
20.水下交流打手势,有些手势不固定,全看你的潜教和buddy。潜教会用叮叮棒和刀柄之类的东西敲打你的氧气瓶/你或是一些其他东西吸引你的注意。
水中声音传播速度比在空中传播速度还要快(如有疑问去翻初中教科书!)
21.马来西亚是热带国家:
绿海gui,鱼群风暴是网上有照片证实确实存在,以下是网上没有确切证明仙本那海底可以看到的:
小丑鱼居住在深海1-55米处,属于热带鱼
海兔,又称海蛞蝓,生活在热带和海底。我搜百度百科,海洋百科和都没有说生活在深海多少米处,本文私设18m的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