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耀在处理完一箩筐的事情后,终于抽出空来陪言钥了,一进门就见到她一副神游天外的表情,“娘亲在想什么?”
言钥听着周围一溜的“参见陛下”,呆呆地拉过了儿子,“耀儿,你是怎么变成皇帝的。”
言耀闻言,脸上露出些许清愁,说起了往事。
“七岁那年娘亲把我送下山读书,我还以为自己真的要从此当个书生了呢。”
其实一开始就想离开的,只是考虑到年纪尚小,身体还未长成,不适合长途奔波,再加上心里实在舍不得娘亲,便多留了两年。
“没想到才两年,养父他便因为心疾走了,连养母伤心过度也跟着去了。”
其实是养父胎里带的心疾根本无法医治,拖了那么多年实在撑不住了,养母鹣鲽情深,他也不好叫人家忘了丈夫,开开心心地活下去。
“我安葬了两位老人家,本想回去,却碰上了一个自称桐山书院院长的人,学堂的夫子认得他,说他是个博学多才的名士,态度十分恭敬,我便也信了。”
其实他早就知道那人并不是真正的院长,而是其双生胞弟卫东陵。
“他说我天赋异禀,要收我当徒弟,我想着娘亲一直希望我好好读书,要是跟着这样的名师,一定会受益匪浅,将来出人头地让您脸上有光,便托人往山上带了信,毫无防备地跟着他走了。”
其实是他略施小计让卫东陵带着自己上路了。
“没想到他到了九河城的时候,竟被人戳穿了身份,他根本不是桐山书院的院长,狼狈逃走之际,居然就那么把我给丢下了。我那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忽然想起养父曾经说过,他有个远房亲戚在在九河城当衙役,叫李大山,我就想着去找找。结果人是找到了,他却已经为救县令而丢了性命,好在县令张大人念着恩情,也不嫌我只是个远亲,收留了我和李伯伯的儿子。”
其实他上辈子曾经碰到过张楚的弟子李重,几番交谈,偶然提及红豆村,才发现,原来他爹李大山和养父言大石竟是亲戚,只不过后来李家搬到九河城,才断了联系,颇感缘分之妙。
“张大人对我们两个很好,为人学问又高,我想着跟着他念书也算一条出路。有了栖身之地,我就给您写信报平安了,怕您会担心,就没有说出实情,想着等过上几年,我学到本事中了举,风风光光回去接您也是美事一桩。”
其实他从那时候起便正式开始了计划,为了不给娘亲带去危险,已经打算好事成之前都不回京城了。
“后来,我在张大人家里见到了真正的桐山书院院长,他听说了我的事很过意不去,原来那个冒充他的人正是他的弟弟。为了表示歉意,他便将我认做了弟子,悉心教导,又过了一段时间,见我学武也有些天赋,便说当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不好,文武双全才能做个真正的人才,又把我送去了华城的一座武馆学习武艺。”
其实是他知道张楚乃卫东羽师弟,进了他家,迟早会碰上卫东羽的,一个天资聪颖还跟他弟弟有这么一番交集的孩子怎能不让人喜欢和心疼呢?但这孩子一心想学武功,作为一个开明的老师他又怎么忍心拒绝,便将他引荐给好友洪鹏。
“可没过多久,武馆的师父就找到了他失踪多年的妻子,非要隐退,带着她去过只有两个人的生活,便将馆里的徒弟都送走了。”
其实是他暗中帮忙,让洪鹏提前找回了媳妇,也提前解散了武馆。他的徒弟大多是孤儿,能往哪放?只能往各个朋友那里送了。
“我也被送到了云城,去跟那里一个有名的刀客杜大侠继续学武功,可惜杜师父不就之后便旧伤复发,去世了。临终的时候,又把我托付给了他的表弟。”
其实杜三很多年前就身中剧毒,江湖第一神医华大夫断言他活不过三十岁,而他的亲人就只剩一个封眠了。
“杜师父的表弟叫封眠,是个剑客。封师父对我也很好,不过他总独来独往的,也不习惯照顾孩子,便带我去了西北,认了西北军的庄元帅做义父。”
其实封眠是个出了名的独行侠,当然不愿意带着他一个拖油瓶,再加上他总表现出一副渴望从军,做个大将军的样子,八拜之交庄元帅可不就是最好的托付人选了。
至于他一个半辈子耗在朝堂里的世家公子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江湖事?
自然是因为上辈子他跟卫东陵真的成了忘年交。
卫东陵虽然有个才华盖世的兄长,处处被压一头,却不曾生出妒忌狭隘之心,反而洒脱又逍遥,时不时还冒充兄长蹭吃蹭喝,天南地北到处跑,什么消息都知道一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给娘亲写了那么多“真实”的信,因为那些地方,都是卫东陵曾在上辈子的信中向他提起过的,各种吃食方子也是他写给自己的。
“义父早年失去了妻儿,待我视若亲子,更是将一身行军打仗的本事倾囊相授,我根本开不了口,说自己只想当个读书人。后来想想,当个大将军也挺好的,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也不比中状元差,便也安心在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