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戟年少时驻守边关,结识了西域部落出身的先祎王妃。她是可汗膝下的第四个孩子,上面三个兄长,唯她是个女儿身。戈壁荒滩上物资稀缺,四处零星散布着好几个异氏部落,为了谈判争夺那些本就短缺的资源,这些游牧民族的族人大多骁勇善战,性格率直。唯有祎王妃为人内敛温和,鲜少随父兄在外学习骑射,偏爱鼓弄些音律歌舞、诗词歌赋。
因大景与其部落交好,两方使者互通有无,闲暇时刻,她也私下学过一些大景官话。李燕戟与多个部落的首领交谈,席间双方自带译使,经常要在暗中观察对方说话时的腔调神态,来判断谈判局势的走向。
李燕戟当时年少,身处客乡,父母亲朋无一人在身边,四周讲的又都是拗口陌生的塞外语,心情难免会感到些许空落。一次例行的边塞巡查,叫他偶然结识了随父外出的先祎王妃,这是他第一次从一个异族人口中,听到了如此流畅的大景官话。
祎王妃自小便对大景风俗心向往之,爱屋及乌地,也对高头大马上那个形色沉静、面容昳丽的少年抱有些微好感。相处之间,一来二去,两人情愫渐生,鸿雁飞书,鱼传尺素,便成了塞外的一段佳话。
此后之事,自是不必多谈。
祭祀节日过后,李燕皎又在祎王府中小住了几日。即便是休沐的日子,他也丝毫不落下平日的练习,除却每日清晨的Cao练,便是去校场骑射,去书房看书,不到饭点,几乎难见他的身影。
李汯与他的关系也亲近,李燕皎出府回来,还会带些不大不小的坊间零嘴,都是顺道买回来的,偶尔还有茹宁的一份。抛开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在茹宁的眼底,李燕皎还是个颇为勤勉亲和的少年。
但在休假结束前的一天,李燕皎难得发了一次大火。
起因是一名侍女在收拾他房屋的时候,没注意他放在衣服中间的玉佩,正准备将那些衣物拿出去清洗,谁承想一枚玉佩从中掼了出来,当啷一声,便清脆地摔落在了地上。
那玉佩本就年岁久远,被地上的青砖一磕碰,登时磕出了极显眼的一道裂纹。李燕皎回来后听说此事,面色顿时黑了下来,不论那侍女如何连哭带诉地跪着道歉,也不曾转头看她一眼。
回房之后,他从书桌上找着了那枚玉佩,只用指腹反复摩擦着那道裂纹,神色Yin晴不定,风雨欲来。
那侍女到底年纪轻,害怕主人责罚,战战兢兢地跪在门外,时不时向里边的人断续认错。
李燕皎听得烦了,难得露出几分少年心性,颇为不耐地朝外嘶哑地喊了一声“滚”。
伴随着他的吼声,铜盆倾覆的声音也从里边传了出来。那侍女被骇得肩膀一缩,竟连哭也哭不出来了,抽噎着打了好几声哭嗝,通红着眼睛,流泪退下了。
茹宁晚间侍奉李汯用膳,饭菜都毕了,也不见李燕皎的身影。在旁的仆人处打听过后,才知李燕皎自回府后,一直待在房中,还没从里边出来过。有下人去门外叫过几回,皆未应声,房中也没有掌灯,不知睡下了不曾。
李燕皎作息向来规律,此时时候尚早,茹宁把李汯安顿回房,挑了本书,叫会识字的侍女给他念着听。又折回膳厅,唤后厨的人把没动过的菜热了一遍。
他在府中待了这么些岁月,照顾李汯久了,便总忍不住将自己摆在一个爱为晚辈Cao心的位置。李燕皎又不比李汯年长几岁,一副未长开的少年模样,茹宁见几个下人面面相觑,有口难言,便主动拎过食盒,去到李燕皎紧闭的房门前。
他叩了几次门扉,屋里都无人应答。这时天色已经昏沉了下来,屋内没有足够的光线照入,更是黑黢成一片,静谧得彷入无人之境。但茹宁笃定李燕皎在里边,拎着食盒等了片刻,便低下头,兀自推开了房门。
李燕皎一人独坐在床边,一只手搭在膝上,一只手掌朝上,仿佛在端详着些什么。他料想没人敢擅自进来,乍然听到开门声,整个身子都顿了一顿,有些不可置信地抬起了脑袋。
茹宁身形高大,此刻背着门外的微光,只见一眼,便能认出他的身份。李燕皎见是他来,放下举在面前的那截胳膊,倒是没有如下午那般嘶吼着说话了,只硬邦邦地问道:“你来做什么?”
茹宁答道:“我听说殿下尚未用晚膳,便带了饭菜一些过来。”
他将食盒轻轻地放在一旁的桌上,李燕皎从床边站了起来,撇着嘴唇,走了两步,颇为疏离冷硬地说道:“我暂且不饿。”
“这些饭菜,厨房都已经热过了,”茹宁却好脾气地将碗筷摆了出来,转过头来,望向他,“殿下多少尝一些,否则到了晚间,后厨便没什么东西可吃了。”
祎王府晚间很少开火,就算要做宵夜,也都是些小盅的甜品。按李燕皎这恪守成规的性格,估计宁愿自己饿肚子,也不会叫后厨做点主食来填肚子。
他一打开食盒,饭菜的香味就从那一层一层的木盒中飘散了开来,只粗略扫一眼过去,就能看到晶莹剔透的咕噜rou,面皮酥脆发亮的烤鸭。李燕皎默不作声地咽了口唾沫,茹宁看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