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轩赶紧过去, 掀开马车帘子,把豆豆抱了下来。
大伯母把大门打开,道:“先进来吧!”然后朝院子里喊道:“大成, 你大侄子回来啦!”
吴轩把豆豆放在旁边,牵着马车往里走,刚进了院子,迎面看到吴大成小跑着过来了,“轩小子!”
吴轩上前,和大伯抱了个满怀,“大伯,我回来过年了!”
“好!好!好!”吴大成用力拍着吴轩的背,只知道好,别的话都不会说了。
“行了行了,先收拾东西。”大伯母满脸嫌弃,她最看不得大男人做出这副腻腻歪歪的模样。
吴轩道:“文韬呢?”
吴大成帮他牵着马往旁边院子走,边走边道:“前几天县学就放假了,但文韬说要再读几天书,等过了十五再回来。呦呵,你这马车里怎么这么多东西?”
“都是给大伯带的年货。”吴轩打开车帘子,往外搬,“放哪个屋?”
大伯母十分热情地上前帮忙搬东西,“吃的都放厨房旁边的屋子,别的放东厢房。”
“你又买这么多东西!这得花多少银子!”大伯嘴里虽然这么说,但还是接过了大伯母递过来的一个箱子。孩子们出息了,回家记得给他带东西,他心里也高兴。只是总忍不住念叨几句,怕孩子们浪费钱。
豆豆趁着大伯母没注意,往东厢房里又放了几个箱子。带的东西太多了,马车里盛不下,还剩了几件在玉佩里。
放好年货,安置好马车,大伯母招呼大家吃饭。
“家里就我们两个,所以没做什么复杂的。只熬了一锅菜粥,贴了几个饼子。”大伯母端着饼子进来,“你们有没有别的想吃的,我给你们做。”
吴轩道:“天都这么晚了,不用忙活了。”
四个人在饭桌前坐下来,喝着暖融融的菜粥,吃着热乎乎的饼子。
大伯道:“轩小子,你不是说月底才回来吗?怎么早了这么多日子?”
吴轩道:“本来想月底回来的,但是听文寿说起了文韬的亲事——”
“哎!”大伯叹了一口气,他就猜到是这样。“其实罗山长也不容易,他们夫妇俩就这么一个女儿,想把女儿留的近些,这也是人之常情。”
吴轩道:“罗山长都提了什么条件?”
“他让文韬在城里买一处宅子,成亲后我们一家子都搬去城里。他还要求文韬不能谋差事,必须在县学潜心苦读三年,争取三年后乡试中举。”吴大成其实有些不乐意。
不仅因为他们买不起宅子,还因为,他不想去城里,他是吴家村的里正,他要是走了,村子里的事情谁来管?
而且没了做里正的月银,他们一家子的花用从哪里来?更别提文韬还要继续读书,花费也不会少。
吴轩灌下一大口菜粥,“大伯您是怎么想的?”
“我想在村子里做里正。”吴大成道:“我做了一辈子里正,离不开村子,村子暂时也离不开我。我还能干十年,等我干不动了,再培养一个接班的孩子。”
吴大成本来想让吴轩接班的。但孩子太出息了,就不适合在村子里待了。还好族里还有许多孩子,总能挑到合适的。
一碗粥喝完,吴轩放下空碗,“大伯,您想当里正,那就当!至于其他事情,交给我处理就行了。”
“轩小子,这是我家里的事——”
“大伯说过,咱们是一家人。”吴轩给吴大成盛了一碗粥,“大伯,我们已经长大了,该是我们孝敬您的时候了。”
吴大成看着面前这碗菜粥,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吴轩还不会吃饭的时候,他就这样端着碗,一口一口喂吴轩吃饭。眨眼间,孩子就长大了,会给他盛饭了,甚至能替他扛起一片天了。
“对啊,大侄子这么孝顺!”大伯母端着一碟子蜜饯进来了,“来,尝尝大侄子从京城带回来的蜜饯,这可是京城里的官老爷们吃的。”
“你怎么知道是官老爷吃的?”大伯转过头问大伯母,虽尽力装作正常,但声音里还是带着一丝明显的不自在。
“我当然知道了。”大伯母把碟子放桌上,对吴轩和豆豆道:“你们今晚在这边睡吧,文韬的房间也烧着火炕呢!”
“不用了,被褥什么的家里都有,我们回去更自在些。”吴轩道。常用的东西都在玉佩里放着,拿出来就能用。
“那也行。”大伯母并不勉强他们。
——
马车放在了大伯家,吴轩和豆豆踏着月色往家里走,月光照在地上,路边的残雪映出莹莹白光。
豆豆身上的大斗篷把他整个人都包起来了,吴轩把手伸到袖子里,牵着他的手。
“轩哥,以前冬天下雪后,出门都是你背着我的。”
“那我现在也背你?”吴轩跃跃欲试。
“不用啦,马上就到家了。”
“还有一段路的。”
“轩哥,我的心疾已经很久没有犯过了。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