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姚春暖吃上了窑番薯。
香糯甜软的窑番薯,将他们一个个都征服了。
等他们吃完,关于红薯的两亩地产量已经被统计出来了,红薯jing块是四千二百六下六斤。也就是说,一亩地的产出是两千一百多斤。
听到这个产量,在场的除了姚春暖,没有一个不吃惊的,真是好高的产量!比起稻谷小麦菽藜等大多数只有两三石的亩产量,红薯差不多是它们的十倍了。这红薯堪称神种,活人的神种!如果整个大梁都种上它,岂不是再也没有人会饿肚子?大家浮想连篇。
秦老将军和霍幍心里都很火热。
于宸看到了,为避免某些麻烦,他嘴里嘀咕道,“这三四千斤的红薯,还不知道能育出多少红薯苗来?”
据他们估计,一亩地需要一百斤红薯,这四千斤红薯,也只能种四十亩地,加上之前的红薯藤移栽扦插的部分,勉强能种上七十来亩地吧。
秦老将军对数字很敏感,听到这话,下意识就在心里算了起来。
七十多亩地,就按亩产两千斤算,等秋收时,那也是十四万斤,何况这亩产肯定是高于两千斤的,也就是说,保守估计,秋收时,他们光红薯这项就能收十二三万石以上。对了,他还没算上红薯藤的产量!
这还只是种了七十多亩地而已,而且还是种在称上是好田的沙地里,要是种上七百亩七千亩或者七万亩呢?那岂不是要收千万石,万万石的红薯?这么多的粮食,多少兵马招不到啊!
他这想法太理所当然了,首先,这红薯根本不可能一直保密,搞不好今年秋收之后,就会有一部分红薯流落到外面。要是老百姓能靠着这红薯果腹了,他们招兵反而会更艰难才对。
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姚春暖也没想阻止。主要是比起后世,这里的老百姓们过得太苦了,很多人一家子从年头忙到年尾,也只是堪堪饿不死,可能一年都不知道rou味。每到灾年,为了一袋子半袋子粗粮,卖儿卖女的多了去了。只能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她只希望这红薯流传出去之后,能让老百姓们过得稍微好一点。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大将军,朱大帅那边派人来了,问我们答应给的八十八万石粮食什么时候给他们?他们说了,这次夏收,他们至少要拿到一半的粮食。”
伊春军屯丰收的消息,不胫而走,毕竟作物上头的果实骗不了人的。这不,他们刚收割完所有成熟的作物,好多都还没晒干入仓呢,朱大帅就迫不及待地派人来要粮了。
“给他们!”有了高产的红薯,大将军给粮食爽快极了,根本懒得和朱大帅扯皮。再说也是之前答应了的。
说完这话,大将军朝姚春暖那里扫了一眼,反正以朱大帅守财奴的性子,这些粮食到了他手里,至少得有一小半进了他的私库。等以后他们军屯缺粮了,他们还不能到朱大帅那里拿一点吗?现在呢,就当是存到他那里了。
大帅府里,正在盘算着即将有一大笔粮食入账的朱大帅突然心底一阵恶寒,左看右看,没找着原因,只当是自己的错觉。
有了大将军的命令,伊春军屯粮仓大开。伊春军屯大晒场,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有序地垒在上面。
四十四万石的粮食,伊春大营的人来回地检查过,检查完了之后他们发现军屯的人很实诚,给的都是饱满的好粮食,没有以次充好,也没有短斤两。
伊春军屯来讨粮的小头目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这这——怎么就那么实诚呢?不敢相信啊?不是他们揭自家的底,要是这事让他们大营的大人来干,指定是好粮和差粮掺杂着给了。只要颗粒饱满的好粮占到七成以上,他们家大人就能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这是绝世好粮。
伊春军屯这边负责给粮的小头目不耐烦了,“我说你们伊春大营的人有完没完,说说这都第几次了,第六次了吧?人家最多也就检查个三四遍,你们检查五六次,还没有住手的意思,太丧心病狂了吧?”
不就是检查个粮食吗?没问题就交接,交接完就拉走好了。而且他们还一边检查一边偷瞒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搁心里偷偷骂他们呢?
伊春大营那边的人被说得,脸色讪讪,他们能说他们在出门前被上级耳提面命要好好检查伊春军屯上交的粮食吗?他们这不是没敢相信伊春军屯这边会按质按量地把粮食给他们嘛。
“你们军屯给我们的粮食太好了,我们有点不敢相信。”伊春大营的人实话实说。
伊春军屯的交粮官翻了个优雅的白眼,小看人了不是?区区四十四万石粮食,他们用得着弄手段?他们伊春军屯的计谋都是出自大将军的幕府。但没个两三倍的利,他们军屯幕府的大人们都不爱动弹好吗?
想完,交粮官不客气地道,“你们检查好了就麻利地把粮食拉走,实在不想和你们再浪费时间了。而且你们干活这么磨蹭,要搁咱们军屯,那都是垫底的存在,晓得不?”干活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在他们军屯,上头的人一招呼干活,不管是兵卒还是屯民,一个个都积极得很。因为每次这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