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昙听得瞠目结舌,嘴巴半天合不上,“这岂不是和顺安书斋一样挣钱?”
林漱容扑哧一笑,抬手轻轻敲了敲她的发顶,摇头道:“冬芽一年就这么点儿收成,能卖出几个百两白银?哪怕再算上雨前明前的珍品,也完全无法与四季开张的顺安书斋相提并论,您倒是想得简单。”
“也是哦,钱哪有那么好挣。”
明昙吐吐舌头,慢吞吞地扬了扬手里的信,“那这些茶怎么办?给你们分一分下来,应该还能剩十筐左右,难道真要卖给那些世家么?”她顿了顿,撇下唇角,“但总感觉这样简单地把它们处理掉,很是对不起那些为我劳心劳力的茶农……”
不过,若是自己留着,喝又喝不完,岂不是平白会让好茶受chao浪费?
明昙愁苦地叹了声气,抬眼求助地看向林漱容,却发现后者正满面思索,眼神凝在那张信纸上看了许久,方才开口给出一个提议。
“我日前代您到坊集街巡视时,曾恰好发现顺安书斋隔壁的那间酒肆,因为不敌福宜酒楼的缘故,生意似乎十分不济,掌柜正打算将店铺脱手。”
她指尖在桌上轻敲了两下,缓缓道:“您如今银钱多有富余,那不妨便将酒肆收购下来,改装为茶楼,与顺安书斋打通合并,让购书者能够到那里当场阅读书籍……”
“这样一来,既能让那些茶叶有地可去,又能多赚一份钱,岂非是一件双全的好事么?”
作者有话要说: *出自李世民《帝范》。
*“冬茶”资料有参考百度,也有胡编乱造的私设哦。
第83章
书斋旁侧就是一间茶楼的布局, 在江南那边其实并不罕见。
江南的老板们财大气粗,而且很有经营头脑:店中一些旧书、或受损有瑕疵的书,就干脆不包书封, 摆到架子上,任由入店的客人们免费观看。
这样一来, 一则可以给百姓们留下好印象, 发展潜在客源;二来嘛……书斋里那些可以随便翻看的书, 也是很有讲究的——它们不仅数量有限, 而且大部分还是上下半册中的“上”, 旨在让人打发时间, 或是读完之后意犹未尽,急于知道接下来的发展——从而让读者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下半册, 反向增加销量。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了保证书斋盈利, 新书以及非常受欢迎的书,那是绝对不可以让人免费阅读的。
并且, 为了防止偷盗之事发生, 书斋中还必须要招募足够数量的监管者和打手。在人们取下免费的书籍后,就会立刻被监管者盯住,活动区域仅限于书斋内部,或是旁边的茶楼,绝不可以踏出店铺半步……不然,就是有偷窃之嫌,要被打手扭送去见官的。
江南那边, 为了防止利益纷争,茶楼与书斋老板都是同一人或合伙人。因为前者每日入店的客人中,绝大部分是带着书到茶楼里阅读的书虫,他们会从两家店铺之间被打通的过道穿行而去, 选张桌子坐下,点上一壶好茶与点心,就此开始惬意的读书时光。
当然,虽然江南富庶,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太过贫寒,连杯茶都点不起的情况——不过这类人嘛,当然就不能坐在那些好位置上了,而是只可以在楼中边边角角、旁人看不上的桌位落座,且还必须在一个时辰内走人,不然跑堂的小二可是就要来赶客了。
所以说,来到茶楼里读书的人为了不受这种待遇,最少也会点上一壶不值几文钱的清茶。
俗话说得好,你可能会赚,但老板永远不亏;待到人数与他们来茶楼的频率增加后,这几文钱便会好好翻上几番,同样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要不说人家江南老板就是脑筋好使、会做生意呢?
“——况且,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到茶楼可并不是单纯喝茶,而是为了些别的事情。”
腊八的前个星转,京城又落了一场大雪。坤宁宫殿外的院子中,明昙往手上哈了口气,被寒风吹得哆哆嗦嗦,却仍坚持着蹲在地上揉雪团,一边乱揉一边道:“文人雅士要在那里叙谈会友、品茗yin诗;富商巨贾则会在那里洽谈生意。并且,在人气一高,茶楼客满后,民间的各种传闻都能在此地探听得到;若是老板再大方些,三五不时请个说书人或戏班子,那便理应更受欢迎……”*
等到终于把雪团揉圆后,她直起身来,把身上的大氅扯紧,“唉,这不比书斋更加赚钱?”
即便顺安书斋眼下已经被许多人戏称为“京城第一”,但也不可能每隔一月就会出版新书,明昙同样无法把全副Jing力都放在经营上。现在细数下来,唯有《折桂题抄》这一棵摇钱树能够常青,可它的受众毕竟有限,远远比不上《甘泽谣》、《戏说山海》容易挣钱。
就这段时间下来,顺安书斋的盈利额已然大幅度滑坡,即使每日仍有客登门,却也仅是问问“掌柜的最近可有新书上架”后,便会失望地转身离开,着实让周掌柜体验了一把何为从天宫落到地底。
“效仿江南,开办茶楼,确然是个破解眼下僵局的好法子,”递给明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