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忙说:“对对对,您猜的太对了。这道菜需要高温烹制,又用的独特显辣配料,做菜时需要小心,怕伤了眼睛。”
说完,加一句:“我们大厨该去休息了,大家慢用,慢用。“
清越说着就把海先生推出了餐厅,若继续聊下去,不知道她还能编出什么离谱的故事来。
夜深了,热闹了一天的明景村此时一片安静。清越在开着窗的房间里躺着,能听得到水塘边的阵阵蛙鸣。有蝉,记忆深处小时候的声音。
许是因为终于有客人入住,有些兴奋,清越辗转反侧,睡不着。她寻着蛙声走到后院鱼塘边,在草地上坐下来。有月光,能看到水底鱼儿吐出水面的泡泡。
躺下来,身下的草软软的,轻轻的沙沙响。
如果不为生活忙碌,这几秒钟的清闲惬意,她愿意每天延续。
乡村的夜晚,竟然也看不到多少星星。清越一阵怅然,还是离城市太近了。
“怎么不睡?”
是海先生,他并没有吓到清越。
只是她没想到海先生也还没睡。
他没戴眼镜,真养颜。
清越坐起来:“你不是也没睡。”
海先生在她旁边坐下来,两人没有继续说话,静静地看着水面。夜里才是大自然的天下,静静地听,能听到芦苇荡中窸窸窣窣的小声音;静静地看,能看到空中飞虫的世界。
“今天的鱼,是在水塘里抓的?”清越先开口。
“这里原本就是鱼塘”,海先生说。
“我没看见你抓鱼”。
“你下午睡着了。”
“没有鱼杆,你怎么抓的鱼?”
海先生笑笑,说:“你有没有见过水里的世界?”
“你是说,潜水?没有,我会游泳,但游的不好。”
海先生指着鱼塘,说:“你现在看。”
清越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塘水清澈无比,在月光下,竟然能看到水下的各种鱼儿游来游去,还有小乌gui。
清越甩头看海先生:“不对呀,水怎么这么清?”
“水一直都很清。”
“不可能,水至清则无鱼。”
“那现在呢?用心看,能看到你想看的。”
“你是哲人吗?”
海先生不回答她,说:“看那,今天做的鮰鱼。”
清越再看过去,她不懂鱼,但看起来好像就是鮰鱼。
“没想到鱼塘里有这么多鱼。”
水面气凉,海先生脱下自己的外套,给清越披上。清越本能地躲了一下,没有拒绝。确实有点凉。
“我把你购物车清空了”,海先生说。
“什么?我的购物车?清空?”
“你的裙子,算工伤。”
“我的购物车……我的购物车里,那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一共多少钱,你清空了?”
海老板站起来,说:“不早了,休息吧。明天早上你要早起,因为你还给客人赠送了免费早餐。”
“不是,海老板”,清越拍拍裤子上的草叶子,站起来,对着他背影说:“那么多钱,你……我……就给清空了?”
海老板转身对她笑了一下。
这个笑,那双眼睛,那张绝世美颜的脸……
清越更结巴了:“那海老板……不是,既然,既然你有卡清空购物车,那你为啥以前总给我古董呢?你可知道古董换钱有多麻烦……”
“以后,给你现金”,海老板朝房内走去,没回头。
清越追上去:“别,别给现金啊,我还得存。我给您卡号,您转账行不行?”
……
第二十二章
新增收藏类别
乡村忙碌的清晨,并没有比城市里来的更晚。早早地,街上已经有吆喝的声音。明景村起大家走街串巷的声音,有两个。
一个是村中间老孙家的“孙吉豆脑”,广告词简单直白,就孙吉豆脑四个字,但声调抑扬顿挫,“吉”字上扬拉长,突然“豆脑”两个字降下调来,连接急促,听起来再不买就要卖光的样子。小三轮后面放了两大桶,有村民要买的听见要买的,拿着自己的盆呀锅呀的出来。豆脑论勺卖,铝制的平勺一块钱一勺,加上自制的卤汁,一勺一大碗。
还有一个是村东头的“郝洞酱油”,他家吆喝不带名字,而是一连串的“酱油醋嘞豆瓣酱,酱油醋嘞豆瓣酱……”,五句一停,六句一顿,像拉长调的山歌。他家的串巷工具很有特色,是一头毛驴拉着木制平板车,这样原始的交通工具,即便是在农村也是稀罕的。郝家的酱油和粗也是论勺卖,不过他家的勺子是木制的,舀起来,勺子边还流着汁,都顺带流到了客人的筒筒瓶瓶里,客人自然满意。附近几个村都吃他家的酱油醋和酱,都认识他家的毛驴。至于为什么叫“郝洞”,听说他家最早酿制酱油醋是在山洞里。现在自然没有山洞了,但名字留了下来。
清越今天也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