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问道:“我们还要去哪儿?”
吴肃道:“高家公子约了去孤山,你去不去?”
李昕伊问:“你刚才不还说江南大族最是规矩多么?”
吴肃道:“那是人家里的规矩,我只是想问游孤山你去不去?”
李昕伊道:“孤山处士,梅妻鹤子,早就想去看看了。”
吴肃道:“你竟知道这个?”
李昕伊冷哼,道:“我知道这个很奇怪吗?”
吴肃笑着道:“不奇怪。”
第59章 求而得之
吴肃中举的消息传回家里,吴家人俱是欢喜不已。
就连吴父,也难得展露出一副喜悦的神色。
一家人对季先生感谢不已,因吴肃还未归家,所以谢师宴还未办,只是包了厚实的红封,并上等的茶叶,以及三十年的状元红,感谢季先生的栽培。
与此同时,上门说亲的媒婆也多了不少。
一直以来,就有不少人家盯着这位吴家长孙。
虽然吴肃少时话不多还胖,但是看在吴家家境殷实的份上,也不是没有人想和他说娃娃亲的。
只是吴老太太认为孩子养大不容易,要是家里人没看护好,一不小心夭折了,平白无故让自家孙孙担上克妻的名声,不划算。
只等吴肃长大了再说。
等吴肃再长大一些,大家发现他虽话不多,但却是性格确实难得的沉稳。
而且聪明好学,学堂里的蒋夫子曾断言:此子以后,必有才学。
这回吴肃中举的消息传来,大家更是认为夫子果然高瞻远瞩。
向来是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局面,到了吴家人这里,反了过来了。
吴家人既是高兴又是为难。
都是大方贤惠的好姑娘,选择太多也很难办。
吴父和吴母之间难得出了分歧。
吴母喜欢娴静温柔的,贴心。而吴父喜欢活泼大方的,能干。
不过他们都不知道吴肃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之前也曾旁敲侧击问过一回,但是吴肃的回答含糊不清,大约他自己也并不清楚,意中人该是什么模样。
幸而家中还有老太太,吴老太太就一个意思,虽说挑的是吴家的孙媳妇,但也是要和吴肃白头偕老的。
等吴肃回来,让他自己选择他喜欢的姑娘。
还在杭州的吴肃并不知道这些,此时他正和李昕伊,还有同行的另两位士子游孤山呢。
宋时,这里住了一位隐士——和靖先生,结庐种梅,这里就成了风雅之处。
既来了杭州,自然就不能错过这里。
李昕伊走在吴肃身边,听他们谈论诗词。默不作声,一副听得很认真的模样。
不过他既不知潜溪先生是谁,也没读过高太史的诗。
后来他们终于谈到了和靖先生。
“可惜还不到梅开之日,桂香浮动也颇美。”
“若是能在此处定居,与三两好友,每日饮酒作诗,才算得上美。”
于是大家一齐笑了起来。
李昕伊看着吴肃微笑的侧脸,也跟着弯了弯嘴角。
在岛上走了一圈,另两人想要坐船,于是就只吴肃和李昕伊两人,沿着十锦塘走去。
之后又来到了断桥上。
李昕伊对吴肃道:“一个故事,就能让这座桥变得与众不同。”
吴肃问:“什么故事?”
李昕伊道:“求而不得的故事。”
吴肃笑了笑,李昕伊见吴肃没问,于是就主动开口道:“西湖之美天下盛名,有个人便翻山越岭,从漠北之地一路向南行,走了许久,终于来到了西湖畔。就是这里。”
吴肃点点头,道:“然后呢?”
两个人走过断桥,李昕伊继续道:“这一日正值清明,由下了雨,这个人无处躲雨,正巧,一位美貌的公子经过,将伞借给了他。从此这个人便对这位俊美的公子念念不忘了。”
李昕伊道:“此时民风开放,女子穿男装之风盛行。这个人既不知道这位公子其实是个姑娘,又不知道如何将借来的油纸伞相还。这人也是个痴人,就抱着伞,日日守在这断桥上。终于有个人问他为何日日守在这里,他说借了伞无处还。”
“借伞的姑娘听说了这个痴人,就让人告诉他,伞送他了无需还,痴人却不肯,仍然日日站在断桥上。后来官府也听说了这件事,就将痴人赶走了。”
吴肃道:“这又是你杜撰的吧?”
李昕伊道:“我又没什么文采,哪里就是杜撰的了。”
吴肃道:“就这样痴人就走了?”
李昕伊道:“我随口说的,其实故事还有后续。原来这痴人其实并不是人,是漠北之地的雪狼所幻化的,自然也十分英俊。他被官府赶走后,就带着伞,亲自去找那位借伞的姑娘。一来二去两人相知相守,雪狼想带着姑娘回漠北,可惜这位姑娘留恋江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