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张振英
这是一个给人感觉十分绅士的男人。
虽然他先在英国读了大学又到美国读了研究生甚至在美国对原住民印第安人进行过调查研究,但就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来看,显然受到英国文化的熏陶更多一些。
他今年三十三岁,比张雾大三岁,在国外待到二十九岁才回国,未婚。
张振英的本人与网络上的照片不太一样,他本人比照片上更显眉目清秀,申字脸更近于甲字脸,没有戴眼镜,眼睛也比照片更显有神。虽然他没有张雾个子高,但也有一米七五的样子,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领带上没有一丝褶皱,皮鞋也是锃亮的。
富贵的家庭比贫寒的家庭更容易养出富贵气的孩子,这是物质条件在外观、经历和视野方面所起的作用。
张振英显然是一个拥有富贵气的“富二代”,但他的身上又不仅仅有富气,还有“贵气”。
这种“贵气”是他所受过的教育和自身的才华决定的,连张雾也不能否认的是,他站在那里充满了绅士典雅的气质,这是张雾从来没有在哪个商人身上见到过的。
“这位是张雾张编辑是吧?”张振英首先向张雾伸出右手。
张雾也已经站起身来,他没有忘记自己今天的身份是的编辑。
“振英总,早。”张雾和他握上手。这是他从未想过的场面,会和张家人在这种氛围里握手。
“坐,请坐。”张振英热情地说,摄像和助理连连点头,“谢谢,谢谢”。
“那咱们开始吧?”张振英看了下手表,十点十分。
张雾也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绪,他发现当张振英真正站在面前时,他没法把他和张楚雄联系在一起。
既然如此,不如就把这当成是一次常规工作来完成,反正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如此
。而且,目前来说张雾在明张振英在暗,他还不想因为自己表现的问题让这位人类学的专家生疑。
张雾在来之前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他把网络上可以搜集到的关于张振英的资料全部汇总起来,并从其中挑出真实可信的部分进行深入追踪。
与其说他是在采访一个人物,不如说他准备要研究这个人物。
在对张振英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过程中,张雾发现这的确是一个“特殊角色”。
张振英在网络上有非常好的口碑,没有□□,这也和他为人低调有一定的关系。
而在集团里,张振英的形象则更好,儒雅、智慧、有涵养等带有褒扬意义的词汇被集体贴在他身上,集团里凡是提到他的人都会尊重地称上一声,“振英总”。
这是一个智商与情商都很高的人,而这种人最能够提起张雾的兴趣。因为张雾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想要知道那些所谓的“高情商”的人,能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的人,他们到底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还是对社会的规则妥协了?
他准备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商务和个人人生规划方面的,还包括了一些私人情感问题。
对于私人情感问题方面的提问,是在和主编确定访谈大纲后临时增加上去的,因为主编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同意一个尚不知名的访谈编辑对一个已经小有名气的访谈对象提这些问题,毕竟这不是一本八卦类的杂志。但是张雾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这部分访谈的内容可以不用写进文章里,但想要对一个人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是不能缺少的部分。而且,他觉得张振英不会拒绝这样的问题。
摄像师在各个不同的角度捕捉张振英的影像,他拍过很多大人物,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从容自信。张振英和他们不同的是,他十分年轻,但是举止神态中却有一种能够看透他人的优雅。
尤其是他那双眼角稍稍上扬的单眼皮眼睛,好像已经阅人无数。
张雾的助理在全神贯注地记录着,录音器在张雾和张振英中间的桌子上不停地闪动着正在工作的红灯。
助理觉得很欣喜,同时也很意外。张雾列出的采访提纲上的几乎每道题,张振英都给了清晰的回答。
而且,他们之间看起来十分默契。
张雾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张振英的脸上都会出现赞许的表情,似乎这些问题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想要告诉别人答案的问题。
这在人物访谈中是最希望出现的局面。
“最后几个小问题。”张雾说。“振英总有女朋友了吗?”
这时已经十一点五十,距离既定的访谈结束的时间只有十分钟,两个人却还是意犹未尽的感觉。
张雾稍微前倾的身体往后靠了靠,稍微放松了些,张振英看着他,伸手朝玻璃窗外的秘书招了招手。
秘书正抱着一摞材料在忙碌,有别的职员看见了,提醒了他。
秘书很快就进来了。
“再泡一壶新茶过来,换我刚带回来的大红袍试试。”说完又向张雾笑了笑问道,“大红袍,怎么样”?
“都行。”
陆秘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