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文章。”
*
弘星挨个看一眼,抬抬小下巴,有模有样地踱着八字步离开。
弘星深刻觉得,这些学院派,宫廷派,包括民间派……都不大灵。弘星空闲的时候找到蒲松龄,和他吐糟:“为什么他们都以为弘星喜欢那些官样文章?弘星就喜欢《聊斋志异》。”
蒲松龄苦笑:“小殿下,书画文人自小培养,基本都是家境优越,他们没有经历世事,没有尝遍人生五味,所以内容空洞。小殿下之前说他们的画儿都是临摹,真不是临摹,这就是他们的水平。”
弘星迷瞪眼:“弘星文人要书画,要写文章,要有共情,或者有亲身经历。一个要求天赋,一个要求人生阅历……”
“那孔尚任,立志写当时的家国天下,为何要写《桃花扇》?乱世中谁不遭难?那个时候的南京,谁不是被裹挟其中?为何就要写文人青楼?农人、匠人、商人……不写吗?”
蒲松龄重重咳嗽一声,坐下来。轮到孔尚任苦笑连连:“小殿下,因为那是臣了解、感同身受的故事。臣是士人出身,臣接触到的女子,除了妻女,就是青楼女子……”
“农人、匠人、商人……臣没有接触过……小殿下说得对,明明臣家里有佃户,臣自认慈善,可一直是俯视的态度……”
弘星对他做一个小鬼脸。
康熙四十五年的一个初春,不光对大清文人要求甚高,他亲自参加女子骑马比赛算盘比赛等等……他还对江南各地方、其他地方悄悄抬头的私刻出版严加打击。
他玛法和朝廷的态度——明面上禁止、私底下不管——弘星不乐意——弘星要收税、要重罚。
“一本书要用多少纸?造一卷纸要花费多少工夫?就用来印制这些‘垃圾糟粕’?交税了吗?人家的书本上明明写着禁止另印刷,你们还印刷?你们这是偷盗的行为知道吗?”
华夏人的版权意识在唐宋时期就有了。谁谁写了一本书,说明禁止另印刷,你就不能印刷。不发现即可,发现了那就打官司。弘星现在的意思是,你们要补交税收,要接受罚款……严重的蹲大牢。
大清人意识到,他们的小殿下——特喜欢收税。税税税,谁敢不交税,谁敢偷他的税收,谁敢贪污他的税收……哼哼!
当然,商人们发现这个商机了,岂能罢休?但是面临小殿下的打压,自然要规矩很多。
小弘星那句“出门看看”传开,一个个地方官都开始吆喝“我们这好看,快来看……”商人们都闻风而动。
书本儿方面也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人通过大戏小报,看到他们小殿下的意思,看到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再是傻乎乎地乐呵过就忘,而是念念不忘,饭前饭后都讨论,很平静斯文的模样……
这个诉说当年受到婆婆的欺压哭得眼泪花花,生了女儿后被婆婆下眼子看,第二天背着孩子下床做活的屈辱……她的儿女们才了解,原来,他们的母亲,曾经受过这么多的苦。
那个婆婆不满地冲儿媳妇嚷嚷:“你们这是赶上好时候了,哼哼。”然后她的儿媳妇之偷偷抿嘴笑,哄着婆婆:“娘我们都赶上好时候了。”
这个老汉眼睛红红的:“当年卖了你们二哥,爹也不舍得。你们爷爷病了实在没有银子……你nainai说送进宫,你娘不舍得,说……进戏班子,至少还是一个全乎人儿,还能娶妻生子……”
那个年轻人眼泪汪汪:“我爹老说要我孝顺,我的孩子哭我不疼他们,我怎么做都是错,原来我是‘愚孝’,我的孩子都吃不饱,我……”
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不够“狗血”不够光鲜,不够刺激,可他们是那么的真实。
弘星也高兴,高兴地准备设计不同重力下、摩擦下的阻力实验,还要每天进学,还要争取时间陪伴家人……忙啊忙啊忙啊。
当然,小报上也见效了。
三月份的时候,弘星看到一个小报内容——一个县里的县丞,平时为人清廉没有收外快,就是那些世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外快也没收,过得比较清贫。县丞退休回乡,乡里的人都骂他笨,骂他穷,骂他蠢……
他的老婆子女也骂他!
弘星愤怒!
尽管陈廷敬亲自出手引导舆论,在弘星还没发火之前给予正面评价,弘星还是愤怒。
他玛法担心现在开始“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会影响老百姓开荒种田的积极性,在粮食产量没有实打实地改变之前,暂且等一等。
弘星忍啊忍,一边跟着四叔学习大清新一轮账目清查,惩罚摊位,一面做计划……
粮食上来了,就不用和以前都种粮食,可以有土地小小地种蔬菜了,冬天的火洞子也多了,冬天的蔬菜多了……这都是大好事儿。
亲亲玛法、叔伯阿玛对小弘星的闹腾都看得目瞪口呆,不慈,是什么?汗阿玛你不能任由弘星这么闹腾啊汗阿玛!
皇上冷哼:“不慈是什么都不知道?父母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