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把车窗升起来,他按了按额角,“我在巴塞罗那,街上挺热闹的,好像是球迷在庆祝。”
赶来做年度财务汇报的助理,闻声抬头,看了一眼他迅速埋下头。
先生唇畔的淡淡笑意看起来无比温柔美好。
司怀安打开了平板电脑,他柔声道:“一湄,今天记得看新闻。”
“怎么了?”明一湄愣了下。
“别怕,是好事。”司怀安在平板电脑上划了几下,数据实时滚动跳跃,映亮了他双目,“电影上映五天,票房过了损益点,上座率不断增加……一湄,恭喜了。”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王睿执导的电影题材更接近文艺片,起初在院线排的屏并不多,没打算跟同档期上映的几部商业大片竞争。
随着电影宣传的展开,媒体总会提到明一湄&纪远&方念三人扑朔迷离的关系。
这桩绯闻非常符合大众对八卦狗血的期待,很多平时不怎么关注娱乐圈动态的路人,也会跟同事、朋友兴致勃勃地聊上几句。
这部分观众进了影院,本打算看其他电影,一看剩下的座位不怎么好,下一场时间又要等很久,不想白跑一趟。
他们视线在大厅里扫过,落在了的电影海报上。
哎这不是最近传绯闻的那两人吗?
真是因为这部电影好上的?要不就看看这个?
路人就这样被“绯闻”和“好奇心”勾着进了电影院。
至于纪远的粉丝,她们相当纠结。
反感明一湄捆绑炒作是一码事,但电影是自家男神主演的啊。
掐归掐,票房还是得支持。
于是她们掏腰包买票进影院N刷。
许多看了电影的人在微博上感慨——这是一部远超预期的好电影!
跟刻意炒作营销出来的热度不同,这部电影,完全是靠普通观众、网友的好感,互相在网上自发卖安利,逐渐积累出来的好口碑。
票房逐日增加,几乎场场爆满,影院立刻增加了排片次数。
去电影院看的人越来越多,时间网和豆榜网的评分节节攀升。
智乎上发起了话题——如何评价电影?
一天多的时间,已经有近千条回答,点赞最高的答案被做成长微博转发。
专业影评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却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时隔两年,王睿没有让大家失望,超越了他之前那些令人惊叹的前作,带来了一部返璞归真,褪去浮华的Jing彩作品。他向世人阐述了一个不变的道理——营销炒作和利益驱动的电影市场,需要这样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佳作。”
“纪远演技的进步有目共睹,长镜头下的人物独白并不单薄死板,让人们对这位年轻演员有了更高的期待。影片值得回味的经典画面很多,当那个年轻女孩倒在血泊之中,观众们在流泪的同时,也深深记住了明一湄——这位新人演员的名字。”
微博、论坛、贴吧,明一湄的名字反复被人提起。
这次不再一面倒地被人嘲讽,甚至有网友吐槽说:人明一湄长得漂亮演技又好,犯得着把自己弄成脚踏两条船的恶毒形象吗?
因为之前有过发行新单曲被黑的事,很多网友猜测,是不是明一湄红的速度太快,挡了谁的路,每次有新作品上市都被人黑。
贵圈真乱!
方念抽空一个人去看了午夜场的电影,看完之后眼眶泛红,一整夜辗转反侧。
第二天,他去拍杂志封面照。
“方少,之前一直传闻你和纪远不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记者问道。
“我和纪远怎么可能不合呢哈哈哈,”方念眼角抽搐,连连摆手,“我昨天刚去看了电影,还挺好看的,把我给看哭了。”
“那你跟纪远,还有新人明一湄……”
“我们都是朋友,偶尔会一起聚一聚,吃顿饭什么的。上次看电影我也在,散场后我没跟他们从同一个出口走。”方念眼前晃过明一湄心碎的表情,暗地里咬了咬牙,照着她的说辞朝记者解释。
隔天,纪远出席代言产品发布会,媒体问起这件事。
纪远皱着眉:“现在有些记者写新闻喜欢添油加醋,故意夸大。我和一湄是同公司的,她最近和方念一块儿拍电影,说有些细节把握不太好,我就提议说,不如去看场电影学习观摩一下。当时方念也在,不信你们可以问他。”
随后,被司怀安示意暂时压着没发的专访通稿,刊登在有几家颇具影响力的纸媒上,随后又被多家媒体援引转载。
照片里明一湄顾盼生辉,配上她自信风趣的谈吐,情商高,人又漂亮,在电影里用演技感动了无数观众,顺利圈到一大批粉。
小杜兴奋地指着微博:“姐,你看,粉丝数已经二十万了!”
明一湄想了想,发了一条微博。
哇,快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