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的模样,估摸着这个事圣上肯定是不容其他人反对的,不过他为什么要反对呢?他孔家祖籍在陕西,也没人大老远的跑去海上走私。
是时候由他这位内阁首辅做总结了,孔阁老也同样一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的模样,看着林方旭赞赏道:“林舍人果真是年轻有为,听了你这一番话,老朽才真是觉得自己老了。”
表扬了年轻后辈,孔阁老又对着皇帝恭敬道:“臣认为林舍人所提重整是市舶税的法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就是彻底解决了朝廷经费紧张也不是没可能的,所以在负责此事的人选上,必须慎重。”
林方旭想着,这么大一个烂摊子,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这个没家世,没资历的六品修撰了吧?嘴巴上得罪人已经是他的极限了,真要他亲自Cao刀去割别人的血rou,他是真没那个胆子,他夫郎还没娶呢!
第七十二章
孔阁老的一番话, 说到了皇帝的心坎里, 这市舶司说不定就是大魏朝以后的钱袋子了, 选人一定要慎重,皇帝扫了一眼底下众人, 认真思考起来。
孔阁老在其他人没反应过来之时, 迅速定好重整市舶司的论调,并在皇帝面前刷了一波好感后, 便不再插嘴。
其他人此时也早已经回过神来,心里恨的要命, 却已经无可更改, 只期望能在人选上做些文章,最后能争取由自己人负责, 到时候如何Cao作,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也是有意思,你们能知道这个道理, 皇帝能不知道?市舶司为什么需要整顿?还不是你们安插的人太多, 自己家族不纳税,还利用市舶司排挤对手, 建文帝想着那些还没修的破烂城墙,怎么也不敢再让市舶司落到这些人手中。
也是因为目前管理市舶司的人员和各方势力多有牵扯, 收税对象又都是一些大家大族, 若是随便派个人负责,怕是镇不住场子。
所以林方旭其实大可以放心,皇帝并没有要让他去负责的意思, 真要派他去了,就算手持圣旨,那些个地方大员,官宦门阀可能也不会有多配合,即使配合估计也是敷衍了事,甚至阳奉Yin违。
又要抓在自己手中,又要镇得住场子,建文帝想到了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在众人的期待中,开口道:“重整市舶司,到时候估计会涉及到许多官员的去留,官员调动归吏部所管,既然如此,这件事便直接由太子负责吧!”
朱显宗跟自己父皇的想法差不多,正想着要不要自己主动请缨,听到父皇的安排,自是连忙恭敬应道:“儿臣领命。”
作为一个听得进大臣谏言的皇帝,建文帝做好安排后,又问道:“诸位可还有什么补充的?可有异议?”
皇帝这样问了,一个合格的高官,肯定是要答,没有异议,还要极其诚恳地高呼一声‘陛下圣明!’
然而那是在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此时李阁老便没有那么合格,他站出来说道:“太子殿下平日还要监管吏部和刑部事宜,若是出了京,这两部怕是不太好安排?”
家有万亩桑田,每年都有大量生丝通过海船走私海外的董阁老,此时觉得李默的脑子怕是平时经常和稀泥,给搅和糊涂了,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是摆设么?
果然,皇帝听后很不高兴道:“两部的大小事宜自然有两位尚书负责,若真有什么犹豫不决的,便直接禀告于朕。”总之,谁也不能阻止他老人家重整市舶税。
见皇帝下定了决心,且态度异常强硬,诸人也不敢再跳出来找不自在,只得暗自思索着,回去如何应对。
皇帝见众人都老实下来,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催太子早些出京,眼老又站了出来,心里咯噔一声,这老家伙难道又要作怪?顿时不悦道:“孔大人还有什么话没说完?!”
孔阁老装作没看明白他的意思,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道:“臣认为重整市舶司之事,宜早不宜晚。”
建文帝心想‘恩……,孔阁老还是明事理的。’
孔阁老又继续道:“眼看年关将近,太子殿下若是年后再出发,怕是会耽误很多事,市舶司人员整顿先不说,海上走私却不能再耽搁了,需得先命当地官员,提前严查,杀一杀风气才好。”
建文帝心里奇怪道,‘谁说太子明年才动身,朕让他过几天就出发,走私了这么多年,耽搁一会儿又能怎样?这老家伙怕是打着什么主意呢?’
老明事理的份上,建文帝配合问道:“海上走私确实需要提前敲个警钟,免得到时候
一个个还不知道收敛,此事,不知孔阁老有什么好的建议?”
孔阁老觉得这朱家父子、爷孙三代人,都不是那么好糊弄,自己眼看就要隐退了,退之前有些事自己不办好,孔家后辈子孙怕是要仕途艰难。
想到此,孔阁老才斟酌道:“太子殿下亲自整顿市舶税,毫无疑义是最好的人选,但远隔千里,风土人情全然不同,臣认为还是应该专门安排一到两名地方官员,协助此事才好。”
孔阁老的话给皇帝提了个醒,想他身为天子,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