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了,好多起义军直接就打着白莲教的名义,连朱元璋自己也有许多部下是白莲教的人。金庸的中的明教其实就借鉴了一些当时的白莲教。
再然后是明朝,明朝的时候白莲教其实虽然很活跃,但没成太大气候,原因就是统治者比较重视,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起义发家的,但又是一个很拎得清的人。建国之后就重用刘基、宋濂这些正经的名士文人。对白莲教一直是一个打压的态度。白莲教可能是觉得这老小子过河拆桥,于是就成天跟明政府作对,明末农民起义不少都是他们的手笔。
最后清朝,这个事最值得说的,大家可能也都感觉的到,清朝从乾隆之后就走向衰颓了,但那时列强也没打进来。其中除了统治者本身有问题外,白莲教起义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嘉靖元年,白莲教组织了一起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整整九年!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花了几亿白银,这一仗彻底把清朝的国运打没了。但是白莲教也元气大伤,基本上被彻底歼灭了。不过也有传言,后面义和团运动也有白莲教的身影,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是必须明确说明,白莲教即使我们现在看来,也属于邪、教组织,基本就是骗子聚集地。
第54章 营救
梅鸿之这两天忙得焦头烂额, 嘴边起了一圈燎泡,顶头上司不见了, 假如温瑜真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们这群人都要跟着受罚。而且温瑜本身就是他的挚友,他更加不希望其出事了。
就在梅鸿之一边处理公务一边准备写信上报之时, 外面差役走进来,告诉他说有人求见。
梅鸿之下令将人带进来, 原来是北门的门吏, 梅鸿之耐下心问他有何事禀告, 那门吏眼珠转了转道:“大人,我是来状告跟我一起守门的罗贝,就在刚才他没经过核实就放了一家人出城,现在本就是非常时期, 此人恐怕是要坏了县里的大事啊!”
梅鸿之听完面色凝重,叫人将罗贝带过来。
罗贝忐忑的走到屋内,看到那个门吏也心中就“咯噔”一声, 梅鸿之询问他可有此事,罗贝表示绝无此事。
“大人!他说谎!那户人家给他的银子还在他怀里!那么大一锭银子我们这种人平时根本没见过!大人一搜便知!”边上之人跳出来揭发检举。
现在梅鸿之也看出来了, 这估计只是守门的二人不和,用此事做筏子互相打压。他心中颇为不耐, 但既然都到这一步了,索性把事情解决,就让其将银子交出来。
罗贝看瞒不住了,于是哆哆嗦嗦的将银子上交, 跪在地上求饶。梅鸿之心中出离愤怒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一群蠢货还给自己添乱!他大致瞄了一眼银子,“嗯?这怎么这么眼熟?”突然反应过来什么,一下子站起身,焦急对外面吩咐道去请徐大人过来。
徐敬已经两天没怎么休息了,听到梅鸿之那边有消息急忙赶去。
梅鸿之指着那锭银子笃定的对其说道:“这定是县令大人给我留下的线索。”
徐敬不解:“为何这么说?”
梅鸿之解释:“之前府里送过来一些官银赈灾,温大人下令将他们重融,之后他看这锭银子形状特殊,便用自己身上的交换。”
他看徐敬沉默不语,催促道:“徐大人,事不宜迟,我们赶快去追他们吧!”
徐敬摇头:“现在已经走了几个时辰,而且人海茫茫不知道他们去哪。”然后问那两个门吏将是否还记得那群人的名字。
罗贝巴不得戴罪立功,抢先道:“小人记得,其中那个女子叫焦晚娘,是本县人。”
梅鸿之突然回忆起:“我知道,前些日子温大人还在处理这个案子,那焦晚娘就住在城东。”
徐敬听罢二话不说带领下属去搜查,最后众人在地窖里发现了温瑜留下的字条,上面写了四个字“白莲德阳”。
梅鸿之看得脚底直冒凉气:“那帮歹人竟是白莲教的人!那温大人岂不是凶多吉少!”
徐敬反倒恢复了以往的冷静:“正清既然能布下此局,说明他已经没有太大危险,我现在就带人去德阳县,劳烦梅大人在此主持大局了。”梅鸿之郑重点头。
另一边再说温瑜,觉得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对于去德阳这件事,焦岐山等人并没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在他们眼中,白莲教就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在德阳有个据点太正常不过了。
一路上温瑜边维持着高深莫测的形象边向晚娘余七套话,这两人明显没有焦岐山那么深的城府,马上就跟温瑜关系亲近起来。
“温大哥,过来吃饭吧。”晚娘羞涩笑道。
温瑜应了一声,走到晚娘身边:“辛苦柴夫人了,这些日子你辛苦了,以后有什么帮忙的你就只管使唤我。”
晚娘皱眉:“我既然已经跟柴玉司和离,你以后别叫我柴夫人了,直接喊我名字吧。”
温瑜犹豫,晚娘看他这样委屈的咬了咬嘴:“你是不是……嫌弃我。”
温瑜暗叹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