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女子细看下来并不多,尤其是满足她的条件的, 她心里急, 也想着皇上本就与她不是一心的, 她不为自己和儿子打算, 日后如何是好?所以干脆少装那些没用的,讨个心怡的儿媳妇是正事。
如果换作以前,皇后肯定会跟左相商议。有左相劝着, 也许还不会这样急。可现在皇后因为彭良之事心虚, 也能感觉到左相的有意疏远, 断然不会与左相商议, 只想着快点把事定下来, 三皇子在前线也能安心些, 她在后宫也能坐得更稳。
为了让皇上同意在她选中的姑娘中挑三皇子妃, 皇后也着实装了两天贤淑, 把皇上哄得挺高兴,便趁热打铁的说了自己选出的人家。
皇上为帝多年, 说不上千古明君,却也不是完全昏庸之辈,自然不会被皇后表现了几天就失了理智。所以并没有当场应下, 而是说再斟酌看看,了解一下这些姑娘家的性格。若单从身份上看,都是不差的,担得起三皇子妃这个位置。但作为王妃,不是只有家世就足够的,还需要与之匹配的能力,才能管好府中。
皇后心中暗恨,认为皇上是真的不在意三皇子才要考虑这考虑那的。若真是重视,单看这样的好家世,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可皇上不松口,皇后也没办法。只能按下自己的小性子,想想其它法子。
次日,皇上召见了左相,与他说了几句战事上的事,就提到了三皇子的婚事。
“洌儿年纪也不小了,皇后与朕说起洌儿的婚事,左相是洌儿的外祖,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皇上像说家常一样地同左相道。
左相这几日Jing神都不太好,就像是人到了年岁,骤然有一日会发现自己好像老了,没心劲儿了,以前所争所拼都成了天边云,辛苦多年,却从来没有摸到过。
“三皇子的婚事理应由皇上定夺,臣并无意见。只是三皇子有时脾气急些,皇上若给三皇子挑婚事,娴静些的姑娘可能更能补足三皇子的脾气。”左相道。
这话没有半分越距,而且娴静的姑娘绝对不在少数,没有任何特指。也正如左相所说,三皇子的脾□□上知道,本身也更倾向于左相所言。
皇后听说此事,恨得把指甲都拗裂了。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怎么回事,明明他儿子坐上皇位,对他们一家都有好处。就因为彭良没了,他父亲整个人也开始不思正事。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好查的?不如全心全意帮着她和她儿子,以后都是家中的好日子。不过由这件事也能看出,如果她当时没有杀掉彭良的果断,她父亲必定会舍弃她和三皇子。
皇后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事做得好。那个嬷嬷已经没了,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人没了就能闭嘴。她父亲应该也没有找到其他人,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她用谁去办的事。所以那封质问的信过后,就再没动静了。她是心虚,但只要她不认,父亲也没办法,只能相信她。帝王之路,台阶下必然是森森白骨,他彭良也算死得其所,不算亏。
再有一两日,大军便可到达边关。
这一路下来除了各方传信频繁外,倒也顺利。作为一个适应了征战的人,白君瑜并不觉得艰苦,只是想祁襄想得不行,又没有办法。他和祁襄的通信因为越来越远而变得缓慢,祁襄的信有一半的内容是关心他的身体,不像是互通消息,更像家书。
三皇子今天午休时收到信件,脸色就一直不太好。
彭济关心地问了几句,也是被敷衍过去了。因为他们都没收
到不好的消息,所以这事估摸着是三皇子的私事,谁也没多问。
三皇子绕开大军,走到无人之处,狠狠地锤了几下树干。他是想自成气候,而婚事对他来说绝对是重要的一环。可现在他外祖不帮他说话,他又不在京中,母后成事不足,他还有什么指望?!
突然间,他似乎想通了一个关卡——他之前只想着建自己的势力,苦于无人可用。可他祖父的势力就放在那里,他完全可以想办法据为己有!以前他只想着破坏掉外祖的势力,让父皇不再忌惮,更愿意相信他,重用他。如今他突然想明白了,瓦解之后的重建才是对他最有利的,也是在婚事没有指望后,他最好的选择。
与此同时,他也有了一个更疯狂的念头——有些事,他敢做第一次,就敢做第二回 !坑进去一个不赔,坑进两个就赚大了!
到达边关这日,正好赶上敌军来袭,大军到得刚好,很快加入战场,虽然安排上有些不得当,可好歹是将没有防备的敌军打退了,而且看样子应该能消停几天。
白君瑜和彭济迅速与主将铁河将军商议战术,片刻也不敢松懈。等一切安排周全,已是深夜。
“少爷,您的帐篷已经收拾妥当,您快去休息吧。”白如跟上来引路。
白君瑜点头,“你也累了一天了,早点歇着。”随即压低声音说:“军中复杂,平日多留个心眼,尽量把咱们自己人安排到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我明白,少爷放心吧。”白如没有军职,但他是白君瑜的小厮,身手也不错,几乎每次白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