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卯时过半,天微微亮。
站在屋门口,抬眼望去,可以看见村民在田地里忙活的身影。
春末已经手脚麻利的做好了早饭,正拿着大扫帚,清扫着屋前的空地。
今天进镇,送绣品卖菜卖鸡蛋,还有……前两天做出来的小玩意。
说起来,这两天一家人,除了不懂事的小丰,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了些念想,情绪跟着浮浮沉沉。
春末看在眼里,多了两分紧张。
她心里清楚,这种新鲜的小玩意,价格又不贵,走的是大众路线,市场还是很不错的,能卖掉的。
只不过太在乎了些,反而有点把握不住心情了。
心里是高兴的,有时候,看着屋对面的青山,那蓝天白云,她觉的自己的心,太过平静了些。
这样不好,这种状态不太对。她意识到了。
如今总算有了点波动,她特别欢喜。
现在这样很好,她一天天的长大,像一个真正的孩子,在这个时代,慢慢的成长。
抛却前世种种,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再平凡再平淡,在她心里,也是一种Jing彩。
元大丰背着一捆柴,上了坡,远远的看见自家的屋,妹妹正清扫着屋前,他加快了步子,走近了些,喊了句。“阿末。”
春末从思绪醒神,停了手里的活,抬起头,看着哥哥露出一个笑。“哥,回来啦。可看见爹和娘了?”
“没看见,估摸着也快了。”元大丰说着,又仔细瞧了瞧妹姝的脸。
他觉的妹妹有点不一样,这认真一看,才发现她的眼睛,比往日要明亮些,显的更加朝气蓬勃了。
发现了这事,元大丰也没有多说什么,笑着进了厨房,把柴木收拾妥当。
屋前屋后都清扫完了,见爹娘还没有回来,春末就想进屋看看弟弟。
这刚到绕回屋前,就看见了爹娘的身影,她笑着扬声喊了句,快步进了屋,看了看弟弟,依旧睡的香甜,又轻手轻脚的出了屋,进了厨房摆好碗筷盛粥。
“回来的时候,遇见你金婶子,说了会话。正好她今天也进镇,说一会过来与我们一块儿。”坐在桌前,刘氏也不急着喝粥,随口说了这么一句。
难怪回来晚了些。春末心里嘀咕着,转念一想,又问。“娘,今天你跟我进镇么?”
平日里都是她和爹一块的,那菜有点重量,一路挑着进镇,得费些力气。
刘氏未说话,正在埋头喝粥的元森,倒是飞快的接了句。“地里不忙,咱们一块进镇。”
让媳妇挑着菜进镇,他是万万不答应的。
“这事不成,小丰得有人带着。”刘氏摇着头,看着元森说了句。“他爹你得留在家里,带着小丰。”
得给孩子扯点布做衣裳,必须得她去。还有一些零碎的锁事,也得她去。
元森想着还在隔壁屋呼呼大睡的小儿子,嘴里哼哼唧唧的两声,也没再说什么了。
刚吃完早饭,金氏带着金安安就过来了。
来不及收拾厨房,只好先搁着,春末直接背了个小背篓,刘氏挑着担子,就准备要走人了。
元森站在媳妇身边,嗡声嗡气的说。“走一段歇一段,别着急赶路。咱们的菜好,闺女嗓子甜,就算位置不好,卖的也快。”
“哈哈哈,元森多心疼媳妇啊,村里头一份了。”金氏听见了这话,笑哈哈的打趣了两句。
元森没在意她,眼巴巴的看着媳妇,等着她回应。
“嗳,晓得的。我们走了。”刘氏应了声,就走了。
“爹。我们走了。”春末喊了句,紧跟着娘,走了几步,她回头一瞧,见爹还傻傻的站着,往这边看着,想了想,她也没有说什么,收了目光继续走着,心里头美滋滋的。
进了镇,她们就分开了,刘氏带着春末去卖菜卖鸡蛋,金氏领着女儿先到处看看,一会再回来寻她们。
往东大街去的路上,刘氏冷不丁的感叹了句。“咱们也有些门路就好了,要轻省的多,挣的也多些。”
“金伯娘家里有路门?她家的菜送往哪儿?”春末好奇的问了句。
“直接送酒楼里,就是那个福源楼,咱们镇最大的酒楼,生意好着呐,她家里的菜啊鸡蛋等物,只要是能做成食物的,都是送那酒楼里换钱了。”
春末算是知道了。为什么差不多的家境,同样是养一个读书人,金伯娘家里明显要轻松的多,原来原由在这里。
刘氏看着身旁不说话的女儿,心里头挺难过的。
人家安安身上的衣裳,年年都是新的,头发札的漂漂亮亮,上面还戴了好看的珠花。她女儿,却只有一根旧头绳,衣裳还是前年做的,那时候家里还算宽裕,还不知道怀了小丰,就给她做了两身衣裳,想着孩子个头窜的快,就稍稍做大了点,去年穿着正合适,今年却是有点小了,也亏的女儿个头窜的慢。
想着想着,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