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言,还是片片丹心血,不都还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么?”
“要我说,元谧。”老人变得苍白的眼睛,瞧着他,“父母虽然给了你生命,却不能决定你的人生。人们总说血浓于水,人少了血是不能活,可没有了水也不能依存。若说血是骨中烙印,那水就是胸中志气。你的骨头断了,难道还要叫人小瞧你的志气吗?你想让人家如愿压断你的脊梁,想让正歧回来时连个家都没有吗?”
“血是骨中烙印,水是胸中志气。”一直出神听他讲话的许宁,念叨着这一句,缓缓站起了身,“您说的对,书的结局是在最后,可不是在第一页。”
他好似豁然开朗,再次抬头,眼中又有了神采。
“而现在,还不到书写结尾的时候。”
……
四月初,流言纷飞,人们却没有如愿看到一场动乱。许宁迟迟不做回应,佐派也没有反目成仇的意思。一切似乎都沉入水中,尽在暗处流转。
这一日,许宁在车站送别师妹。
张兰说:“我要回去看一看老师,数月未见,我关切老师的身体。”
许宁知道她是故意这么说的。他的身份爆出来后,自然对恩师也有影响。张兰不放心老师的状态,所以才想回去看一看。然而她却没有直言,是在顾忌许宁的感受。
许宁笑了笑:“你去吧,给我写信来,替我问老师好。”
张兰点了点头,提了行礼上车,临了时又忍不住问:“师兄,还没有消息吗?”
许宁知道她在问谁,只是淡淡道:“会有的。”
张兰定定看了他,笑:“我相信你。”
这是第二次有人这么对他说。
列车开走了,呼啸着北上,带着沿途未尽的桃香。
人间四月芳菲尽。
☆、第84章 铭
送走了张兰,许宁又继续回去处理事务。
在经过段公一番点播之后,许宁对自己的身世已经没有那么介怀。他对外表现得坦荡荡,十分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对内也表现得赤诚诚,愿意与盟友解释并重新会晤。他这一番做法,叫那些等着看好戏的人都闭了嘴。
说来也奇怪,流言蜚语这个东西,一旦当事人不当一回事,竟然也没了那么大的伤害。相反,在许宁做出如此表现后,竟然也有大部分人渐渐闭了嘴,站出来替他说话的人也多了。
大概就是君子端方,不证自明吧。
而许宁急匆匆地赶回府上,则是因为有一件大事正等着他处理。3月22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重新夺回了上海。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盟友们高兴过后不由又烦恼起来。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是成功了,但总不能叫工人们一直占领下去吧,工人们有工人们的工作,却不适合做政治层面的管理。总得有个明面上的政权,来支撑着上海。所以派那一部军队去接管上海,并建立新政权,又成了一个问题。
上海工会的人前来与许宁商议,问他愿不愿意出兵。
段正歧和丁一、姚二带走了江北营的一半兵力,剩下的一半还在原地休整,现在基本是落在了许宁的手中。但是许宁自认为是不擅长指挥军队的,若要出动这部分兵力,就得找个将领。
孟陆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是他却不同意出兵。
孟陆说:“现在上海由北伐军第一军的人马掌控,我们再派人去,在某些人眼里怕会成了夺(权)。”
作为工会代表,前来金陵求援的蓝志和却急道:“正是因为现在占据上海的武装力量是佑派的人手,我们才不放心啊。许先生,您之前给过我们那份名单,我们都是知道的。蒋中正假仁假义,亡我之心不死,上海若继续落在他的人手里,怕是要变天啊。”
许宁没有说话,实际上他在努力回忆,回忆自己那一场梦里有无关于这一次上海变动的细节。
许久,他问蓝志和:“最近在上海,第一军的人可有什么动静?”
“有。”蓝志和道,“他们要求我们的工人们卸下武装,上缴武器,说是上海的防务就交给他们,无须我们在费心。”
孟陆在旁边冷冷一笑:“你们没有真傻到解除武装了吧?那还不成了案板上待宰的猪rou?”
他这话说的很不客气。
蓝志和却只叹了口气道:“内部对此产生了争执,但是最后大部分人还是认为佑派狼子野心,拒绝了解除武装。因为
这件事,现在我们与占领上海的北伐军第一军的关系,很是僵持。”
说起来,上海明明是在工人们的武装起义之下重新夺回的,北伐军第一军空手而来捡了个便宜,现在却还要对真正的功臣下手,真是令人齿寒。
许宁说:“从我意外得到那份名单开始,我就知道以蒋中正为首的一批人,绝对不会与佐派和平共处。你们不交出武器,是正确的选择。而现在盟友有难,我们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
孟陆蹙眉,觉得许宁要是真的心软,派了江北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