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遥:“……”
他左手拿着油麦菜,右手拎着黄瓜,左看一眼,又看一眼,最后得出结论:“要不然……我们还是订外卖吧?”
顾帆幽怨的看着他:“说好的有你在就不吃外卖呢。”
姜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一下砸的他一口老血闷在胸口不吐不快啊,“额……我家也没菜了,要不然……”
顾帆歪着头冲他眨眼睛,“你就做吧,我保证你做成什么样我都吃下去。”
姜遥:“真的?”
顾帆:“真的。”
他顿了顿,又说:“不放辣椒就行。”
姜遥转身又进了厨房,进去前他还很感动的说了一句:“我就喜欢你这种对我充满了迷之信心的样子。”
顾帆:“……”
这句话……姜遥今天说了第二遍了吧,他这么重视别人相信他?
顾帆眯着眼睛笑了笑,他拿着姜遥的复习资料起身向厨房走去,然后半靠在厨房外的墙上,他朗声说:“姜大厨,你慢慢做菜,我给你念题。”
姜遥正在洗油麦菜,他回头看了顾帆一眼,笑道:“那好啊。”
顾帆清了清嗓子,拿着资料从头开始慢慢的读,他吐字清晰,嗓音润泽,一字一句的慢慢漾进耳朵里,听得人心花开了一把又一把。
姜遥的心被他的声音刮得痒痒的,他想:顾帆这嗓子不去当个播音员或者配音演员真是可惜了。
他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切黄瓜,居然神奇的没有切到手,黄瓜片还整整齐齐,厚薄均匀,啧啧啧,这功力,姜遥自己都佩服自己。
菜已备好,调料也都很齐全,顾帆这人,虽然不自己做饭,但是他家的厨房里摆满了各种调料,很有烟火气。
青菜被来回翻炒,与油、盐,各种调料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滋滋”的油声和锅铲翻动声很大,把顾帆读书的声音盖了过去,只有零星的一两个字穿过金属碰撞声落入姜遥的耳朵里,姜遥本来想要告诉顾帆停下来不用读了,可是话到嘴边他又莫名其妙的不想说了。
姜遥的嘴张了又张,几句话在他舌尖喉头来回翻滚,越滚越小,他最终还是没开得了口。
顾帆其实也没读几分钟,等姜遥炒好菜,顾帆就忙着端碗拿筷子,张罗着要吃饭了。
姜遥把菜端上桌,他总觉得自己好像是忘了什么,他皱着眉苦思冥想了几分钟,最后“啊”了一声出来。
顾帆:“怎么了?”
姜遥:“好像没做主食?”
顾帆:“嗯……我家本来就没有米。”
他环视了周围一圈,视线最终落在了茶几上的两个剩包子上,“要不然,就吃早上剩下的包子?”
姜遥盯着包子问:“要不要热一热?”
顾帆诚恳的说:“直接吃我也不介意。”
姜遥皱眉:“冷着吃容易坏肚子,还是热一下吧。”
他没等顾帆回答,就自顾自的拎着包子进了厨房。
顾帆:“……姜同学你可真像个啰啰嗦嗦的老阿姨。”
姜遥把包子放在蒸锅里,他瞥了顾帆一眼,语调慵懒中带着笑意,“你这形容真客气,我表妹直接说我和她妈妈一样啰嗦。”
顾帆:“……”
他面无表情的盯着墙壁和地砖的交界——那条细细的墙缝。
眼神空泛而茫然。
是吗?
姜遥像妈妈一样啰嗦吗?
不,顾帆的妈妈从来都不啰嗦。
她甚至……忙到和顾帆说不上几句话。
第四章 (上)
顾帆总觉得,他这种“外热里冷”的性子跟他的家庭条件有关。
顾帆的父母,说不上相爱也说不上不相爱,他们都是更重视事业的那种人,他们对彼此很满意——因为他们能够互相理解并且互利互惠。他们对顾帆也很满意——因为顾帆聪明又懂事。
懂事是个好优点,往大一点说这叫做“识大体”。
古今中外的人才大都会被夸一句“识时务,识大体”。虽然并不晓得他们是不是自己愿意去识这个大体的。
反正顾帆是被逼的。
顾帆从小到大,只有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会总缠着爸爸妈妈要抱抱。懂事以后,他连钱都很少向家里要,虽然顾帆的爸爸妈妈很以给他撒钞票为荣。
他们对自己唯一的儿子还是很溺爱的,不过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只是费钱,而不是费事。
长此以往,顾帆就略微缺了那么一点——爱。
缺爱不缺钱的顾帆既没有长成一个欺男霸女的纨绔,也没变成一个傻白甜阔少爷,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点轻微“心理疾病”的普通人。
他的“病”就是他喜欢别人为自己“费事”,越费事越好,越麻烦他就越开心。
姜遥跟他唠叨,啰啰嗦嗦的给他热包子,顾帆没有一点不耐烦,他反而很兴奋,兴奋到想把姜遥扯过来咬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