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全把果子采干净。
^^^^^^^^^^^^^^^^^^^^^^^^^^^^^^^^^^
那边工匠们一条流水线似地在那里按陈七说清的要求、各步骤就位地在制着红油,制完地就全集入小号的坛子,放在北区工坊那一边的专门仓库里,而陈七定期就会去仓库里提取出来运回,摆放入他们东区最里边那间宅(原本罗维礼住的地方)的北房里存着。这些红油的性状已经稳定了,所以不用怕腐坏变质,就那么存着就行了,只要注意扣好盖子,不让灰尘飘进去就成。他们“厂子”现在在各区工坊间、以及工坊与酒楼间送货用的马车都是密封加盖的,街上的人根本不晓得车里是什么。
罗维礼自己就开始制起了那个鸡油菌,这个他只打算先自己家里吃,也没想着要拿它来干嘛。只要清洗,微微风干脱水后,简单用牛油煎炒,之后再转小火熬一会儿就行。他制了整整30小坛,他虽然自己是不怎么需要吃这个,但是还是把29坛都先放在他自己住的西院的小灶房里,整齐地码放好,再放了1坛去老爹那边院子的灶房里,这东西吃起来很慢的,就先给老爹一坛,他们那边有小孩子,别到时都码在那边院里的灶房里,小孩万一一闹腾给打烂了坛子就麻烦了。
可还余15小坛的量的菌子....他也只有认命地继续制。本来他还想继续这么地用整菌制这个“鸡”油的,结果,想了想,不妥不妥。他就开始切了起来,把这菌子都切成了小丁,完全看不出本体是何物的小丁。接着,再开始“熬”起了这“鸡”油。就这么的,又出了15小坛的看不出是菌子制成的“鸡”油,码好,算完工了,累死他了。
☆、“不吃红锅非好汉”,“敢吃不要钱”
罗维礼自己是先用这种红油涮了一锅子,和汤城两人涮的大锅。他是吃得极有感觉,汤城本身是个辽国人,吃得那荜茇辣味,亦是涮锅涮得大呼“爽快”。
接着的,罗维礼就想把这种红锅给推出去!到时他们涮锅酒家里也来个“红锅”或“鸳鸯锅”的,那才叫真正的涮锅店。
不过,在那辣味的调适上,他不敢肆意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因为,这不是好不好吃的问题,而是不同地区的人对辣味强度的接受适应度的问题。那,这,一锅子加多少的荜茇叶,是个问题。
于是,带了一坛子去找他老朋友司徒,不想司徒也是直呼“真是爽快”。然后,罗维礼就问他,觉得说是多少辣味可以,司徒就说,怎么加都不过份,一把、两把、两把半....都行,就是别加到三把吧....
罗维礼是觉得,可能这北方人,还是比南方人(除湖南以外)能吃辣的。
接着,他走时,那坛子被司徒给强留了下来....罗维礼讲:“这是给我们涮锅酒家用的,你留在楼子里做什么?”那司徒讲:“老弟,总有一天会用到的吧。”
罗维礼:“....”
。。。
于是,罗维礼要开始推广红锅了。这,不同区,看来,用的广告语,不能相同....南区和东区两个富区,用的是“不吃红锅非好汉”,而西区和北区,用的是“敢吃不要钱”。
七日过去了,广告撤下,同时红锅亦撤了下去....竟然,不少人在问:那红锅呢?怎么没了?就包括那西区和北区的人也在问,红锅呢?付钱也吃啊!酒家里的人答:“客官,红锅不好制,我们还在制,过个三日,就一定给续上。”
三日后,红锅以及鸳鸯锅正式坐阵来峻涮锅酒家,分大辣、中辣、小辣....一时间,更比白汤锅受欢迎。其中,又以鸳鸯锅是这三种汤底中最受食客欢迎的。
又七日之后,真定府外那第一层小半圈的四个“卫星城市”里的来峻涮锅酒家也推出了红锅和鸳鸯锅。即便这种新的汤锅底比白汤锅来得更贵一些,可还是七成至八成的人更愿意吃这种红火的锅子。
。。。
再接着,老爹的“正宗小黑锅”也跟上了步伐。不过,不是像涮锅酒家里的那种一整个红汤锅,而是用鲜荜茇叶的细碎段片子浸红油,当日现制,盛在小瓷罇里,放在老爹的案台上,瓷罇广口低矮,人人可瞥见里面的东西,那内里是一汪艳红鲜绿的晃动东西,摊档主人的孙子讲道“客官,这叫红油,入汤内吃了暖身,且更鲜美的”....惹人爱着呢,那,客人要点“红油”,就得加一个铜板,老爹就会在煮小黑锅时,入一小勺这个油,然后,客人的小汤锅就会热辣辣、暖融融,吃完后,整个人全身都好像舒松了一把。
☆、老爹的大哥的二儿子的大女儿....
罗维礼也是前两年才知道这老爹原来是有兄弟的....也对,老爹叫吴二,那,就算他们家没有吴三,也必定是有个吴大的吧。吴大早就过了世了,吴大在他们乡下是有两个儿子的。
老爹原本也不是这真定府里的人,是一条处在真定府与河阊府之间的村子里的人。那时城与城之间的村子,一般都不会说是归属于哪座城的。河阊府在真定府东面,老爹每年会回两趟“老家”,由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