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得赶紧阻止道。
“我为什么要小声,我说的哪里不对,我的烁儿,受了如此多的委屈,呜呜呜。。"皇后被这道诏书气得哭了起来。
可她除了发泄,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她的娘家这几年已经被皇帝彻底的削弱了,她能求谁呢,陈继业,对,她要写信给陈继业,希望他的恩师杨文广能支持他的皇儿,站在她们这·边。
第二日朝堂上,左侧以杨文广,杨丞相为首,右侧以李渊,李太尉为首,两人分庭抗礼。
皇子们来到朝堂之后也自动的分成了两派。
左侧站着朱玄烁,朱玄礼,朱玄栋。
右侧站着朱玄烨,朱玄颖,朱玄清,朱玄耀。
皇帝走到大殿之上,看到这样的站位,也并没有说什么。
今日议的还是昨天未有结论的事,胡蛮族和匈奴族的求助到底是派兵还是不派兵,今天必须得有个结果。
七位皇子们是第一天上朝,然而就遇到了这么个难题,几人全都低着头,默不作声,乖乖的听着那些老臣们在朝堂上吵吵把火的,也得不出一个结论。
左边是杨文广一派,认为暂不派兵,隔岸观火,趁火打劫。
右边是李渊一派,认为应该立即派兵,他们与胡蛮族和匈奴族是友好邦交,这一百年来,两族年年纳贡从未怠慢,如今有难,怎能袖手旁观,躲在后面。
时间,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皇上一个头两个大。
“肃静~~"宫人看到皇上皱眉后,开口喊道。
朝堂上的人终于安静了。
皇帝开口,道:“玄烁,你认为,当如何?”
朱玄烁其实并没有什么主意,但如今突然被点了名,便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儿臣认为,暂不出兵。”
“为何?”
“儿臣以为,咱们完全可以先隔岸观火,趁着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将他们一网打尽,到时我们就可以一统江山,成为一方霸主。”
皇帝没有对他的观点发表任何意见,而是又问了朱玄烨,“玄烨,你以为如何?”
朱玄烨上前道:“儿臣认为,应该立即派兵。”
“说说看。”
“东突厥一直很神秘,他们突然出兵攻打胡蛮族和匈奴族,想必一定是做了万全的准备,这准备不知道用了多久,但肯定不是一时之举,他们也许早就在等待一个机会了,而这一场大雪,就是他们的机会。胡蛮族与匈奴族如今来求助,想必是已经坚持不住了,战败的可能性很大,如若战败,势必会有很多胡蛮族与匈奴族的战士被俘,试想一下,他们最恨的是谁,是占领了他们土地杀死了他们亲人的东突厥,还是年年接受他们的纳贡,却见死不救的我们?”
而作为东突厥,他们的势力不但增强了,同时又多了一批视死如归的战士,如若有一天,东突厥向着大晋朝开战,那么最先冲上来想取我们性命的,必是那些胡蛮族与匈奴族的战俘。
朱玄烨说完以后,朝堂上鸦雀无声。
片刻后,皇帝点了点头,道:“胡蛮族与匈奴族与我大晋朝签了百年友好协议,并一直依附我们存在,年年纳贡从未终止,如今被别族欺凌,我朝定不会袖手旁观。”
皇上已经做了决定,其他人自是都闭了口。
“领兵救援刻不容缓,谁愿领兵?"皇上问着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道。
大晋朝已经快一百年没有打过仗了,这突然就要打仗,一个个的都往后缩,一时间,竟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朱玄烨这时却站了出来,道:“儿臣愿意领兵。”
皇帝看他站了出来却陷入了沉默,并没有立刻同意。
朱玄耀也站了出来,道:“儿臣也愿领兵。
其他皇子互相看看,却是并没有勇气站出”去。
大皇子不服气,他也能领兵,刚要踏岀去请命,却被杨文广拉了一把,拦了下来。
片刻后,皇帝道:“封四皇子朱玄烨为骠骑大将军,领兵五万,前去救援,卢志坚做副手,一同前往,另外在我朝边境驻守的将领须全权听从四皇子的指挥。”
“是。”
“是。”
卢志坚,兵部尚书之子
大皇子听到给朱玄烨封了将军,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下了朝,杨文广却是对朱玄烁说道:“你以为封了大将军是什么好事,你知道那东突厥都是什么情况吗,别说封了大将军,就是封了太子,没命回来又有什么用。"说完就甩袖离去了。
朱玄烁看着杨文广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朱玄烨让卢志坚去点两万骑兵,三万步兵,另外还需准备粮草。
胡蛮族和匈奴族恐怕已经是弹尽粮绝了。
俪贵妃听说了自己的大儿子要去打仗,正在喝茶的他一时失神,将手中的茶杯打碎了。
皇后听说此事,却是勾唇笑了起来,“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