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师门有缘此生相见
来也无声去亦无言
小伙伴们,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有意思多了。因为这个姑娘,按辈份是我的师妹,按年龄是我的学妹,而我们两个人,几乎没有任何的交际。具体是怎么一个故事,那就且听我娓娓道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儒学一直在讲究一个仁字。仁义的仁,写起来非常的简单,单人旁加一个二。但是这里面,有中国文化当中,非常深厚的内涵。也就是说,一个人是不能够成事的,最少要两个,或两个以上才能达到,儒学所讲究的极致的境界。所以不管从生活中,还是社会上,总是会有一些类血缘的关系的存在。
从简简单单寻求靠山,认个干佬,再到老乡会,同学会,乃至师门帮派,这一系列类血缘的关系,总是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变得难以分离。在传统社会当中,师门,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大到拆屋盖房,小到修盆补锅,每一个行业总有师父,徒弟这样类似的关系。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言传身教,口传心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不过两个人同吃同住的生活不好找了。
我也有幸加入了,这样的一个师门,我所学习的曲艺行业,这是一个特别看重门第的行业。基本两个曲艺人,在一起碰到。往往话题就是紧紧围绕着师父,师爷来展开的。所以在这个行业里,如果你有了师门,就相当于你的身份被肯定,你的业务,你的专业,你的水平被肯定。我师父是一个随和的中年人,见到谁总是嘻嘻哈哈,不怎么喜欢参与行业内部的勾心斗角。
这样的老好人,往往就是两个结果。第一被边缘化,这个一点不夸张。第二就是学生徒弟众多。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学生和徒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生真的可以摸摸脑袋算一个,但是徒弟就必须举行摆知仪式,也就是拜师大礼。我很有幸是师父第一批徒弟当中的第十个。师父一共前后收了三批徒弟,以至于到后来我们都数不过来我们师门到底有多少是兄弟。也认不全……
今天说的这个姑娘,就是第三批徒弟里面的一个。最早看上她的还不是我,而是另外的一个师弟。她们之间也不算恋情吧,应该就是简单的单相思,我师弟一厢情愿。给我的感觉,姑娘是一个眼光很高的人,但是她喜欢的东西,也有可能微不足道。后来出了一个小插曲,姑娘的pad坏了,之后师弟贸然的给她买了一个新的。其实这种僭越的行为是任何人不愿意看到的,姑娘果然没有收。
为了客气,我们几个一起吃了一顿饭,也正是那一次,我才真正留了她的微信。可以看得出,她的生活循规蹈矩。并没有什么新奇的经历。和美好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刚刚开始做多rou,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了一个朋友圈,九张照片都是多rou的图片。她很感兴趣,点了赞,并且给我了回复。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因为至少我知道我擅长的领域,有她的爱好。这很重要。
有一次,她在微信上问我一些,关于医学类的话题,并且问我在干嘛,我请我的助手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我在多rou的海洋里辛勤的劳动,这应该是一个加分项吧。后来我去她单位送过两次多rou,一次是她自己要,另一次是,是她要给朋友送礼物。而我的身份也从师哥变成了哥。慢慢的,她开始选择给我说一些心里话。
师父不止一次的说过她的眼光很高,扬言三十岁之前不找对象,但是我知道,这肯定是假的,但我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直到一天,她跟我说,她眼中的感情,和我们认为的并不一样。她不觉得一次相亲,一句表白,就可以固定两人的关系。她认为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渐渐地升温,不言而喻的结合。这恰好和我的感情观非常的相近。
我认为行动是最好的表白,默许是最好的允诺。所以我们现在,得把每一句话都化作了行动,当时正在往新家搬书,她默默地帮我把每一本书打包,并且在箱子上编好号码。为了感谢她,我会拍拍她的肩膀。甚至搂搂她的腰。她没有拒绝,这就是对我们之间感情和关系的承认。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说过任何关于感情的话。没有赠送过所谓的信物,甚至做爱都是一时兴起,欣然开始。可能真的应了那句话,缘不知何起,一往情深。
当然,到了离别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没有说任何一句,让对方不开心的话。只是从每天的微信聊天,渐渐地变成了三天一次,一周一次,甚至两个月都不再联系。就这样悄悄地开始,悄悄地结束,除了我们两个人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个故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请看下回:
两次相遇皆因婚礼
单位姑娘主动献身